未來社會需要具備的四項能力,你家孩子有嗎?

文 | Andreas Schleicher 來源:人民教育 | ID:irenminjiaoyu

以前,所有的知識都蘊藏在書本里,像一個編碼那樣等待著我們去尋找,尋到了便認為找到了正確的答案。今天的教育,對于年輕人來說則是一個大轉盤,再轉盤里去開啟自己知識尋求的征程,并且去尋找他們以前所不一定可以找到的答案。

在全球范圍,大家都必須要做好應對21世紀技能需求的演變這一挑戰,而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究竟如何從標準化的困境中走出來,真正地在一種專業化的 “氛圍” 里讓老師和家長們各司其職,并在各自的平臺上都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

每個人在一個變化無常的社會中,應該為未來奠基四個基本能力:知識,技能,品格,和元認知。

知識(knowledge)

無論教育形式怎么發展、變化,根基依然是知識。但是我們新的教育形式要求在知識之上一定要有所創新,并且去通盤地考慮如何讓它適應今天的時代。因此,我們這里的「知識」主要由以下五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

?系統性思維(systems thinking)

在過去,學校教育都非常擅長將大問題化為小的子問題,然后讓學生們逐個去擊破。但今天更重要的是,要在小問題當中進行整合,讓學生形成系統性的思維。

我們希望學生能像數學家一樣思考,同時他具備歷史學家的眼光,這樣系統性思維、跨學科思維是非常有意義的。但這也為教師的專業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今天的教師僅僅做一個科學或者是數學老師已經不夠了,他們一定要具備跨學科的素養,要懂得和其他老師進行合作,教師間跨學科合作才可能使學生擁有跨學科的素養。

芬蘭兩年前開始了一項很勇敢的嘗試,它開始真正地設計跨學科的課程。這樣的設計并不僅僅體現在學校政策目標當中,實際上他們已經開始設計出具體的項目來落實這些想法。我們還不知道設計這種項目,到底是不是能夠成功,但是它至少已經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嘗試。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今天人們所重視的創新與創造力,是不完全相同的。創造力是創新的一個部分和基礎,創新要比創造力要大得多。比如說我們的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設計思維,來使得自己的學習,或者是認知形成體系和系統。這個本身也算是一種創新。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養也非常重要,它使得學生可以了解到,究竟這么多知識和學科當中,什么是它的基礎,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為自己所用。

?全球化素養(global literacy)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國際性的視野。要讓他們懂得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個是全球化素養的一個深刻的內涵。

?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

今天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概率性的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學生要具備基本的數字素養。

技能(skills)

技能也是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石,那么技能到底如何運用對我們實際生活,產生積極的效果呢?

這些技能包括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創新、協作、收集數據、溝通等。

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同一個問題。協作在今天也被當做一種技能來看待,因為跟別人一起合作去共同解決問題本身,就需要高度的技能。

品格(character)

除了技能之外,還有一個軟實力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就是我們說的品格。品格包括同理心、韌性、專注力和心智覺知、包容、好奇心、倫理道德、勇氣、領導力等。

同理心,意味著一個學生是否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來體會另外一個人深處的情景。韌性,就是學生在失敗以后,是否可以繼續前行的能力。你想讓一個學生變得有創新能力的話,你必須要讓他經常去冒一些風險。只要冒風險就會犯錯誤,犯錯誤承受失敗以后,是否能夠從原地繼續前行,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品格」非常難以捕捉,但是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學校,都是非常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高低,與他們的快樂感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但是他們的社會情感技能,則和他們是否感覺到快樂關聯度很高。

元認知(metacognition)

所謂元認知,就是了解自己的能力,比如說要有相關的自我意識,要懂得去自律,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同時要經常進行相關的自我反思。具體包括自我意識、自律、自我反思、自我適應、終身學習、學習策略等。

一個真正的成功的老師,并不是說在你的學生畢業時他的成績有多好。而是要看在他畢業的時候,是否可以成為終生學習的意識者,在未來的社會里更加自如地發展自己。

當前學校的課程已經太多了,很多都是過去有用而現在沒有及時更新、沒有去適應現在時代的要求的,占領了我們學校很多的資源。按照金字塔的形狀,考察知識的價值有三個維度。最底層的是實用價值,比如概念、工具;中間層的是認知價值,比如創造力、批判性思維;最上層的是情感價值,比如美。

一個學生成功需要具備三個方面:

第一:是通過嚴格的訓練激發積極的思維;

第二:注意力;注意力或聚焦能力,意味著可以在特定的領域里深入學習,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都很膚淺地學一點點。

第三:是一致性、連貫性,是指在整個學知識過程當中要有體系。前面學到的知識,和后面承接到的內容要有相應的一致性,不能成為碎片化的東西。

比如學習一門外語,周一上午學一點,周四上午再學一點,這樣的連貫性就很差。因為你的大腦,并沒有身處在那個語言的國家,或者那個環境里面所學習語言的模式。

不同的環境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非常有必要。不同的國家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師的專業主義也是可以互相學習。因為教師專業主義,在環境里本身意義也是不一樣。

Andreas Schleicher在TED的演講?


騰訊視頻

要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歡迎各位參加百萬父母俱樂部高效父母系列培訓!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孩子的素質,也適合于在應試教育體系下的競爭。幫每個家庭在提高孩子效率的基礎上,再省下100萬元,可以作為出國教育初始基金。

如果你希望改變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模式,歡迎加入微信群到樂創高效父母俱樂部討論。已經有900多個家長在樂創父母群里了。

免費申請在線試聽:http://event.3188.la/53885244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