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太監”的亂國之路

陰險、狡詐、笑里藏刀、權勢滔天、禍國殃民,我們往往會把一股腦兒想到的最最“腌臜”的詞扔到太監身上,而明代更是歷史上宦官作亂非常嚴重的朝代,乾隆帝曾總結說:


“有明一代粃政多端,總因閹寺擅權,交通執政。如王振劉瑾魏忠賢之流,俱以司禮監秉筆生殺予奪,為所欲為。遂致阿柄下移,干綱不振。”

其中“司禮監秉筆”即“秉筆太監”,簡稱“秉筆”,是明代獨有宦官之名,其危害之大,人所共知,王振劉瑾魏忠賢之流,所作所為,更是人神共憤。

太監(宦官)自古就有,明朝“名監”、“權監”特別多。

亂國起點是從太監識字開始的。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很有遠見,對內官管理很嚴,“定制:內侍毋許識字。后又置鐵牌,文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簡單的說就是不許太監識字,不許干政。

可惜朱家子孫都沒太把朱老爺子的話太當回事。到了他的兒子永樂大帝掀翻侄子的龍椅后,自感過程中得到過內侍的極大幫助,所有“令讀書,涉經史,善筆札”。到宣德帝朱瞻基更是專設“內書堂’,太監讀書成為了制度,從而把廣大內侍從普通雜役中解放出來,太監成了讀書人,為以后亂政埋下禍根。

通向“秉筆太監”之路。

小內侍在10歲之前,其中天賦聰明的會被送入宮內的“內書堂”,也就是特設的宦官學校。內書堂的教師都是翰林院翰林,宦官在這里所受的教育和外邊的世家子弟幾乎沒有不同;畢業之后的逐步升遷,所根據的標準也和文官的仕途相似,其中特別優秀成會成為秉筆太監。

“票擬”和“批紅”,太監弄權的制度安排。

在朱元璋連續殺了三位丞相,廢除丞相制度后,原則上大明王朝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必須經由皇帝“圣裁”。可惜老朱的后代大多沒有遺傳他的充沛的精力和勤勉的態度,“票擬”和“紅批”也就應時而生。

票擬”:對于上奏朝廷的奏本,先由內閣首輔大學士得閱奏章,代皇帝擬好批答辭,用小票墨書貼于奏疏之上供皇帝參用,稱為票擬(亦稱票旨、條旨等)。

“批紅:”皇帝再都將票擬易紅批出,就完成了政務的處理。可后來皇帝還是覺得照閣臣批紅也很勞累,便有了讓太監幫助批紅之事。

“秉筆太監”們經不住權力和利益誘惑時,他們會利用“批紅”機會,操持著朝廷事務的決定權。明代中后期的決策機構是內閣,“然內閣之擬票,不得不決于內監之‘批紅’,“秉筆太監”成為真正的內相,權力可凌駕于內閣之上,其禍亂朝廷也就在所難免。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公元1602年,萬歷三十年2月,某日,清晨,文淵閣大學士沈一貫溜達到單位上班,走到大門口定睛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冷氣...
    李古閱讀 1,190評論 0 0
  • 1.人的大腦中有一套“網狀激活系統”,會選擇性注意“威脅、此刻、重要”這張“專注白名單”中的事。善用這個機制,可以...
    闊月大江閱讀 388評論 1 1
  • 第二章 救命恩人 葉琳成了“網紅”! 待身體恢復到有力氣使用通訊工具時,已經是葉琳自醫院醒來幾天...
    暗夜月沙閱讀 738評論 1 27
  • 24歲之前,我想談場戀愛 24歲之后,我只想發財 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周末并不能提高我的幸福感了。可能因為...
    貓和陽光閱讀 1,184評論 1 0
  • 襯衫這種百搭單品一般人穿都會很好看,搭配不同的衣服可以正式,也可以休閑,還可以性感。但有的妹子就是怎么穿都不好看,...
    溫迪139閱讀 1,49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