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半島的一個山村,風景如畫,青山染綠水,流云繞巒峰。民風純樸,互通有無。誰家有了紅白喜事,大家都會去幫忙。村里人每年春種秋收時忙,夏長冬藏時閑。大家的日子都過著一樣的節奏。很多年相安無事。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農閑時,村里有了賭博。開始時是娛樂了,可是后來發展到了賭錢。并越演越烈,“賭近盜,淫近殺”,從那時開始,今天有人家丟一只雞,后天又有人丟一只鴨,都是那些夜里賭博的人,玩到夜里餓了或是輸了錢,就去偷人家雞鴨吃了。一個寧靜祥和的小山村,開始雞犬不寧……
村東頭有一個馮大爺,是幾個村子唯一的豆腐匠。家里有一頭毛驢,馮大爺每天都會用它幫著磨豆漿,然后做出嫩滑的豆腐。馮大爺視自己的毛驢如同寶貝一樣。
村里的習俗,每到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吃豆腐,喻意著新的一年,有福氣。這是八二年小年前夜。馮大爺給小毛驢喂了好多的豆餅草料。摸著毛驢的頭,那意思是說,伙計多吃點,明天就要忙了。因為每到過年時,都會有人家做整板的豆腐,一板是三十六塊。
小年的早上毛驢不見了,這可急壞了馮大爺。喊來了幾個人幫馮大爺村里村外的尋找。后來在山坡的樹林里,發現了一攤血跡,還有一張驢皮,馮大爺跪在地上哭著喊著,責罵著偷驢的賊。哭了多時,馮大爺把驢皮帶回家,埋在了老榆樹下。這一年整個村子都沒有人吃到豆腐。馮大爺傷心的把豆腐房停了。
馮大爺的家驢丟了之后,有人懷疑是崔大兄弟二人偷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崔大發誓,誰偷了老馮頭的驢不得好死,崔二說,誰要是偷了馮家的驢手就會爛掉。因為兄弟兩人這樣說,也就沒有人懷疑他們了。
崔大崔二他們常把人聚在家里賭博。如果有人賭輸了,崔姓哥倆個就把錢借給輸的人,然后利滾利,村里的錢有大部份落到了兄弟二人手中。有村民向縣里反應情況,縣里來人管了兩次,也不見效果,最后不在派人來了。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
八七年的夏天,崔大晚上夜路回家時,突然聽到從遠處傳來了蹄子與地面觸碰奔跑的聲音,農村人一聽就聽的出來,是牲口炸毛了,崔大想閃開,來不及了,他看到了一個黑影向自己撞了過來,這不是馮家的那頭毛驢嗎?崔大看清楚時,自己已經被撞上了,人已倒在了地上,等到被家人發現時,崔大已經僵硬了。
哥哥死后,崔二不敢招人賭博了。用幾年攢下來的錢,開了一家“代銷店”,(相當于現在的超市)。日子過的滋潤,娶了老婆生了兒子。八九年的冬天,也就是崔大死后的第二年,崔二老婆帶著兒子回了娘家。傍晚下起了大雪,崔二在灶堂里燒上了幾根木頭,把炕燒的熱熱的。喝了一斤白酒后,不知不覺的爬在炕上睡著了。灶堂里的火越燒越旺,崔二的一只手壓在了身下,緊緊的貼在了火炕上面。
不知過了多久,崔二在疼痛中醒了過來,從身下抽出右手,發現五根手指全部熟透了,一抬胳膊,五根手指全掉在了炕上,這時灶堂的火不知怎么燒到了外面,并且點燃了“代銷店”里面貨物,崔二顧不了疼痛,連滾帶爬的從火屋里跑了出去。等到村民趕過來時,“代銷店”化成了灰燼。
老婆后來也和他離了婚,崔二從此一貧如洗,后來他去了外地,漸漸的被大家遺忘了。村里從此再沒有人賭博了,大家都明白了一件事情,誰也沒有說破,山村又回復到了從前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