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這幾天生病住院,我和母親陪床。
兒科病房總是一個醫院最熱鬧的科室,孩子們哭哭啼啼,陪床的嘰嘰喳喳,要么交流育兒心得,要么掰扯家長里短婆婆媽媽那些事。聊起我的母親,不遠千里來帶外孫,病友們一臉驚訝——你婆婆怎么了?為什么讓你母親這么遠來幫忙看孩子?
我的婆婆怎么了?首先我婆婆身體健康客觀上看孫子沒問題,其次我婆婆很有耐心主觀上也愿意看孫子。
事實是我心疼我的婆婆,因為她女兒婚姻的變故讓她牽腸掛肚疲憊不堪,我不忍讓她在這種狀態下照顧嬰兒,于是叫來了千里之外的母親。
病友好事的采訪,婆婆和媽媽有啥區別?
可以肆無忌憚的朝媽媽耍性子,但婆婆不行。我不假思索的回答。
平心而論,婆婆待我不錯,比如懷寶寶后下班回家她心疼的不許我干任何家務,比如生完寶寶她變著法的給我做各種好吃的。
但是,婆婆對我好的出發點永遠是她兒子,她孫子。她阻止我干家務時嘴里念叨的是這時候出意外肚子里的孩子容易腦癱,給我做完好吃的會勸我多吃點孩子才能有吃的。
同樣的事情,母親會說,還干什么家務別累壞了身子,多吃點,早點把身子養好,吧啦吧啦。母親心里排第一位的都是我。
看來婆婆和媽媽也有共同點,那就是她們的出發點都是自己的孩子。
婆婆對我的好是拐了彎的,有條件的,我擔心會失去,所以小心翼翼。母親對我的好是與身俱來的,無條件的,所以我不會患得患失。
想到這里,忽然很心疼母親,就因為她是我親媽,所以她活該忍受我的人來瘋,壞脾氣。
我的母親這樣,每一個給女兒看寶寶的外婆又何嘗不是這樣?
致敬每一個背井離鄉看外孫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