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最近都在練琴,今天鋼琴比賽結束,我想讓她放松一下,所以臨時決定去看一場電影。女兒前幾天已經看過了《長安三萬里》,對于《消失的你》的情節也討論得基本清楚了,選來選去最終看了《八角籠中》。
我很高興女兒現在漸漸喜歡看電影了,之前無論是什么電影她都會覺得有害的鏡頭,所以排斥一切電影,而我是個電影迷,雖然很多電影都沒空去看,但是我會從各種渠道去關注新電影,看簡介、看評論,我很想同化女兒,可是并不能,我雖然不能,可是她的同學可以,當別人都看了哪部電影并且討論得熱火朝天時,她肯定也想插上幾句。
我們此前對《八角籠中》的了解,僅限于王寶強主演,具體是講的什么內容完全不清楚,這樣更容易讓人沉浸式看片,是很好的體驗。先介紹一下劇情,電影才用了倒序、插敘等多種方法,我就從前到后順著捋一下。
王寶強扮演的輝哥,小時候家里很窮,他從小學習格斗,還拿到冠軍,結果后來尿檢陽性被取消了冠軍資格,于是他把騙他吃藥的人暴揍一頓,因此進了監獄。從監獄出來后他決定永遠不再碰格斗,他和獄友王鳳(由王迅扮演)包了一個采石場,有一天輝哥的采石車被幾個孩子給打劫了,自己也受了傷。
采石場由于虧損,很久沒給工人發工資了,為了弄到錢,輝哥假裝弄一個格斗俱樂部搞來了一些投資,于是他就把搶劫他的那幫孩子給弄過來充數,結果投資人由于行騙進了監獄,假的格斗俱樂部由此泡湯,可是這些孩子們卻無處可去。當然最終輝哥肯定是收留了孩子們還教授他們真正的格斗技巧,由于格斗俱樂部不收錢,越來越多的窮人家的孩子加入進來,這時候最初的那幾個孩子已經長大,并且其中兩個最大的通過預選賽,馬上就有機會拿冠軍了。
這時候幾年前這兩個小孩子被圈在籠中打假拳的視頻被傳的沸沸揚揚,輿論不停發酵,格斗俱樂部也被迫停業,家長們都領回了自己的孩子,最后只剩下最初那幾個搶劫的孩子了,為了不耽誤他們的前途,輝哥把這些孩子都轉給了另外一個俱樂部。
一年之后輝哥另謀職業,和他姐姐一起開了一個養蠶廠,他卻無意中發現兩個孩子重操舊業,又干起了搶劫的勾當,去了解之后才發現,新的俱樂部逼迫他們吃藥,還打折了一個孩子的腿。當時俱樂部停業鬧得沸沸揚揚,輝哥沒有出來反駁一句話,這次他為了能夠拿回孩子們的合同,于是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并且實現反轉,兩個孩子和俱樂部的合同也終止了,當然其中一個因為搶劫罪進了監獄。兩年后被打折腿的孩子康復后拿到了冠軍,輝哥的俱樂部也重新開業,這個孩子是扮演者看著眼熟,后來想起來了,他在《隱秘的角落》里面扮演孤兒院的小男孩嚴良,現在長大了都能扮演格斗運動員了,只是體格差了點,太瘦了。
女兒看完電影之后跟我說,還好媽媽沒有把我送去學格斗,看起來太遭罪了,但是那些學員被遣散的時候都哭著不想走。我女兒小時候長得漂亮又柔弱,我一直想讓她學一門防身的技能,結果她根本不感興趣,只喜歡安靜的事情,所以不是我沒送她,而是她自己不干。
聽說這部電影是一個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的,我覺得確實有可能,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人,窮到吃不上飯、穿得渾身贓臟兮兮、不能去讀書、甚至是被父母拋棄、流浪街頭等等,但是生活不好的確實有。我們看到大部分舉重運動員、體操運動員、跳水運動員能夠取得好成績的基本上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確實特別能吃苦,運動中的苦都是身體上的,跟生活和家庭中的苦、精神上的苦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雖然電影的結局是完美的,但是整體上看起來心酸大于希望。輝哥確實是個好人,但是他也會有自己的無奈和迷茫,也會有想走歪路來解決問題的時候,這都是人性所致。無論是他在做好事還是做壞事的時候,都會適時的出事兒,只有出事兒才能改變他的人生軌跡,最終是理性戰勝虛榮還是好心戰勝壞心,都在一念之間。
電影中的兩個情節最是讓人感同身受,一個是在籠中視頻傳得沸沸揚揚時人們對他的不理解,明明是在做好事,明明是在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可是被媒體傳來傳去,都變成了罪大惡極,但是有什么辦法呢?這就是現實,人們的思路就是被輿論帶著走的,人們所知道的內情就是媒體想告訴你們的,他是好人沒有話題度,他是壞人才有,他一直是壞人沒有熱度了,大家又期待反轉,于是他得變成好人才行,似乎事實的真相并不那么重要,而對于當事人來說,卻要在人們的口水中經歷大起大落。
還有一個情節是輝哥為這些孩子找學校上課,所有的學校都需要高額的借讀費,這也是格斗館被人詬病的最主要原因,他只有給孩子們請老師講課,那樣孩子們沒有學籍。最后終于有一個校長愿意接納這些孩子,只是需要輝哥花120萬翻修一下學校的操場,校長的嘴臉是丑惡的,可是這個金額跟借讀費比起來真的是要少多了。我相信這一段一定是有事實基礎的,一個孩子學籍有多么難搞,可不是什么好心就能解決的,更何況是這么多孩子。
這部電影整體看下來不錯,角度找的很好,也在宣傳正能量,對于女兒來說更有收獲,她看到這個社會的另一面,那些窮苦孩子有多么不容易。我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吃這種身體上的苦嗎?我不會,我相信我身邊所有的家長都不會,都舍不得,但是大家卻都想要孩子吃學習的苦,學習的苦就好吃嗎?也不見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苦哪個更好吃,人們心理都有一桿秤,這桿秤是否正確,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