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招呼,“沒禮貌”,怎么辦?
在大街上碰到了同事,你熱情地打招呼,同時看向寶寶,“寶寶,快喊阿姨。”
寶寶只是定在那里,盯著看,沒有反應。
你急了,“快快,這是張阿姨,說阿姨好。”
寶寶仍然不開口。
你只能尷尬地笑笑,“這孩子!不愿意開口。”搪塞過去。
這幅畫面你跟你家的寶寶有沒有遇到過,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不管你多么尷尬,多么生氣,請千萬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責怪孩子“沒禮貌”,更不要呵斥他。
寶寶對自己的評價更多依賴于成人,爸爸媽媽說他怎樣,孩子很自然地認為自己就是什么樣子。你當著寶寶的面,說他“沒禮貌”,相當于給他貼上了“沒禮貌”的標簽,這樣會讓孩子強化“沒禮貌”的印象并深深植入內心,這無疑幫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依據,越發地讓他們回避和人打招呼。
寶寶的行為一定有支配其行為的原因,你要做的是找出原因,對癥下藥。
如果同時遇到幾個人,寶寶會犯難,到底怎么辦呢?要怎么打招呼呢?
另外,寶寶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如果你要求他打招呼,他會用沉默表示抗議。
寶寶從原來的自然主體,慢慢要與人交往,完成社會化的過程。打招呼是必要的。我們可以通過繪本、動畫等啟發寶寶打招呼是一種禮儀,表示寶寶懂禮貌、講文明,這樣寶寶會更受歡迎,大家也會更高興。
請真正了解寶寶的想法,親切地問問寶寶是怎么想的,然后告訴他具體怎么做,要通過慢慢引導,讓孩子慢慢來,同時爸爸媽媽做好示范和表率。千萬不能硬來。如果孩子表現得很堅決,請不要再要求孩子必須打招呼,以免使得孩子逆反。
如果寶寶特別不想開口,那就另想辦法。告訴孩子,打招呼是表示友好和禮貌的形式,可以鼓勵寶寶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點頭。如果寶寶做到了,請一定要表揚:“你會用點頭來打招呼了,媽媽真為你高興。阿姨也特別開心你能跟她打招呼呢,以后長大了,寶寶肯定還會其他的打招呼方式呢!
如果碰見熟人,可以事先告訴寶寶要預先告訴她怎樣對待怎樣做才最受歡迎,讓寶寶做好準備。如果打招呼了,就借機表揚,如果還是不打招呼,那只能就事論事,跟他講道理。比如,碰見同事,孩子只是看著他,而沒有打招呼。你可以在同事走后,對寶寶說:“剛才碰到周阿姨了,你沒有跟她打招呼,這樣做可不大合適,如果你能跟媽媽的朋友打招呼的話,就是最棒的寶寶了。”但千萬不能說:“你今天不理周阿姨,我不喜歡你了。”一定要知道,不喜歡“你的行為”和“不喜歡你”是不同的。你如果說“不喜歡你”,孩子會以為你不愛他了。寶寶如果連愛都感受不到,還談什么禮貌。
更不能因為孩子不愿打招呼就不帶孩子外出,要多多帶著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在適宜的場合,通過以身作則——做寶寶行為的榜樣,做給孩子看,在各種場合怎樣行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寶寶也不能把他看到的立馬學會,我們要慢慢等著,等著寶寶慢慢走,相信寶寶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