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莫名其妙聞到豆腐味。為什么說莫名其妙呢?因為店里的同事沒有一個吃了豆腐,店鋪周圍也沒有賣豆腐的!那么香的豆腐香勾的食欲蠢蠢欲動……
可是人家就是很想吃嘛!人一大,年齡到了,就開始愛懷舊了。想吃的不止是豆腐,還有里面童年的味道。想著想著,豆腐的味道越飄越遠,飄到了童年那里。
村里賣豆腐的大爺,邊推著自行車邊敲打著鐵塊,叮叮當甚是好聽。不用等他吆喝,便知道賣豆腐的大爺來了。
那時候買豆腐可以用大豆換,也可以用錢換,勤勞節儉如我媽媽,每次換豆腐基本上都是用大豆換。這大豆的來源也不是農田里打出來的完整的豆子,而是灶臺邊一粒一粒撿起來的壓毀容的豆粒還有豆衣破開一分為二的半粒豆子。
我們家小孩在后廚幫忙添柴燒火時也會像媽媽那樣把柴火(大豆秸稈)里的大豆一個一個地揀出來放進一只手中,當自己的小手快裝不下的時候就把他放進旁邊的瓢里。一天三頓飯,一次要燒半個多小時,所以大約一周的功夫便可以撿到半瓢甚至更多。這瓢里的豆子也就開始等著賣豆腐的大爺來了。
賣豆腐的大爺們都是在上午來賣豆腐。那時候的農村,冰箱還沒有普及。我們村窮鄉僻壤的,除了小商店的冷柜,家家戶戶都沒見過冰箱。除了蔬菜水果,生食們想在夏末的天氣里安全過夜還是有點懸的。所以,大家都是買豆腐都是買一頓飯的量,中午一次性做完。假如中午沒吃完,那就留著晚上吃。晚上還吃不完就只好過夜了,第二天早上聞聞氣味,沒壞就繼續吃,壞了就只好倒掉。
我們家當然也這么浪費過。但是媽媽太會過日子了,所以這種情況發生極少極少。
七點四十左右吃完早飯就去上學了。上午最少有四個小時是在學校里的。上課的時候用腦子聽課,課間休息的時候和小伙伴們跳皮筋、跳大繩、踢毽子、抓石子、彈彈珠……如果是周末或者寒暑假,吃晚飯又是滿村的跑……
幾個小時下來,早上吃完的飯消化的所剩無幾,中午的飯沒有接上趟。本就有點餓意的人見到什么能吃就吃什么。比起早上剩的冷饅頭和冷白米粥,那安靜的躺在案板上的豆腐是那么的白溜溜香噴噴水嫩嫩……西施作為四大美人之首都沒有這豆腐秀色可餐。
于是,一場偷吃行為便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上演了。
起初先是拿了兩三塊墊下肚子,吃完之后口齒留香啊,電視什么的都是浮云。不一會又溜進去吃了一塊,看到盆里還有那么多塊豆腐,忍不住又吃了一塊,還是覺著盆里挺多塊的,于是又吃了一塊……吃著吃著就干掉了三分之一。想著待會中午做飯要用,再吃就不夠了,這才忍住不再繼續吃。
思緒意猶未盡的被拉回到現在。
海底撈里的豆花一樣香噴噴水嫩嫩,卻一點都不滑溜溜。同時尷尬的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不知道該怎么吃!只好麻煩服務員小姐姐了。
服務員一邊小心翼翼的把豆花下鍋,一邊介紹。她說:“豆花可以生吃,和豆腐一樣,但比豆腐要更嫩,我小時候的時候都是生吃的。”
聽到這,我和我的小伙伴相視一笑。原來生吃的豆腐的不止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