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類型:誦讀型、跳板型群文閱讀
上課時間:2019年4月10日下午第三節
上課班級:襄城縣斌英中學八·5班
課堂實錄:
一、課前熱身
師:微信中流傳著這樣的言論:有沒有文化、懂不懂中國文化要看你的言語系統中有沒有這些句子:比如,春天來了,桃花開了,我們會說……
生齊: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師:重回小學校園,你可能會感慨道:昔我往矣……
生雜: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師:戀愛中最美的表白: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
生齊:與子偕老。
師:你喜歡一個人,短暫的分離就會讓你思念綿綿:一日不見……
生雜:如隔三秋;如三月兮。
師:我們班同學有文化!這些唯美的語句來自于《詩經》。千百年來,《詩經》融匯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我們言語的一部分。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詩經》,走近中國最古老最淳樸的吟唱。
(上課鈴響起)
二、朗讀詩歌,感受特點
師:我們先來了解《詩經》。請同學們共讀。
(屏顯)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又叫做《詩》或《詩》三百。漢代時被奉為經典,尊稱為《詩經》。《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個地方的民歌民謠,是《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部分。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選自《詩經?周南》。《蒹葭》選自《詩經?秦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評價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
(生齊讀)
師:這節課我們把兩首詩放在一起,通過三個活動來學習:朗讀、說讀、比讀。請同學看屏幕,注意讀準字音,讀清節奏。一起讀。
(屏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生齊讀)
師:《詩經》的詩句以四字為主,一般兩字一頓。同學們把字音和節奏讀得很好。注意詩歌中變紅的字體有什么特點?
生:押韻。
師:這些押韻的字,朗讀的時候要有一點拖音。比如:
(屏顯)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生讀)
師:《詩經》是先民們在勞作中的吟唱,是描述所見、抒發情感的歌曲。同學們在朗讀中要體會情感,試著用聲音來表現情感的變化。我們來一起誦讀。
師:天清日暖,河水潺潺。綠洲上有雎鳩鳥你唱我和,文靜美好的姑娘款款而來,小伙子禁不住吟唱……
生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師:這勤勞的好姑娘,白天讓我著迷,晚上讓我思念,醒著睡著眼前都是她采荇菜的身影……
生誦: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師:采荇菜的好姑娘,如果我能追求到你,該有多么美好……
生誦: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師:時空流轉,在一個凝露為霜的深秋清晨,鄭國,我們省會鄭州兩千年前的所在地,一位青年在蘆葦叢生的河邊徘徊,他滿懷渴望低低吟唱:
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師:太陽漸漸升起,照在這大片茂密的蘆葦上,秋霜成露,漸干未干,我追尋的那個人兒,隔著秋水,若即若離……
生: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師:太陽越升越高,我緣著這一灣秋水上下求索,伊人卻可望而不可即……
生: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師:大家讀出了《詩》的美好。讀了兩首詩,你覺得它們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生:都采用了興的手法。
師:關關雎鳩,蒹葭蒼蒼,由自然界中的物象引出要吟詠的內容,是“興”的手法。以成雙成對的雎鳩鳥來喻指君子與淑女,還有“比”的成分。
生:這兩首詩都運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有些詩句基本一致,只是變換了幾個字詞。
師:比、興,重章疊句,這些是《詩經》的基本手法,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影響深遠。你注意到了語言形式上的特點,真好!
生:都是四字一句,句子中用到很多疊詞。
師:疊詞的運用,讓詩歌充滿韻律之美。這兩首詩出自《詩經》中的“風”,是人民口口相傳的歌唱,多用疊詞,使詩歌更適合吟唱。還有嗎?從抒寫的內容或者情感角度看看。
生:都是發生在水邊的愛情故事。
師:最早的文明在大河之畔,古老的民族故事大多與河水有關。
生:這兩首中都表現了主人公的品格。
生:都寫了男子追求女子的過程。
生:都寫了愛情。
師:古今中外,愛情是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對愛情的渴望和執著是人類的天性。《詩經》中有很多歌詠愛情的詩,這兩首詩是其中最為出色的。那么《關雎》《蒹葭》描述了怎樣的愛情呢?
三、說讀詩歌,體悟情感
師:請同學們結合兩首詩中具體的詞句,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屏顯)
這是_________的思慕
這是_________的追尋
師:老師給大家做個示范:“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這是寢之難安食之無味的思慕啊;再比如,“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姑娘采摘荇菜的場景之外,有一雙深情的注視的眼睛。這是默默注視、欲說還休的追尋。大家細細品味詩中的詞句,也用這樣的方式,說給同桌聽聽。好,說起來吧。
(學生思考,同桌討論,4分鐘)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注意結合具體的詞句,先誦讀再闡釋。你的朗讀就是最好的闡釋。
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這是遭遇拒絕卻依然滿腔熱情的思慕。
師:無論愛情,還是世間一切追求,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啊,都會有一些坎坷與曲折。
生:“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是無法自拔的思慕。
師:愛情常常讓人癡迷到忘掉自己。你讀兩個“悠哉”特別有感情,這是男青年夜不能寐的聲聲嘆息吧。接著說。
生:“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癡情執著的思慕。
師:即使可望而不可即,仍然不放棄。你把“伊人”拖長讀,更體現出了思慕。
生:“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不畏艱辛的追尋。
師:讀得不如說的好。要把“不畏艱辛”表現出來,可以讀得連貫些,句子之間讀緊湊。你再試試。
生再讀。
生:“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是一種快樂的追尋。
師:這種快樂,也許是男子夢中的想象,也許是這場追尋結出的美好果實。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直白坦率的追求。
師:有愛就大聲說出來,《詩經》時代的愛情是質樸明朗的。
生:“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先說鳥再表白,我覺得這是含蓄優雅的追尋。
師:這種優雅還體現到男女相處的方式上,“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多么高雅的相處。因為優雅,所以圣潔。
生:“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是勞動中的思慕和追尋。
師:啊,你說得真好,先民們一邊勞作,一邊思慕心上人。他們的愛情,在勞作中發生,在勞作中加深。
生:“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女子總是不可親近,這是憂傷無奈的追尋。
師:水有多長,他的追尋就有多長;水有多深,他的思慕就有多深。這追尋和思慕,對象可能是一個女子,也可能是理想、是目標。這追尋和思慕千百年來成為永恒的美好,不是因為追尋的結果,而是這追尋的過程。
(師生對話過程中,教師板書:含蓄、質樸、熱烈、優雅;艱難、執著、憂傷、永恒,最后連綴成草的形態。)
師:這就是《詩經》中的愛情,直白熱烈,卻也蘊藉深沉。記我所見,詠我所思。孔子評價說:
(屏顯)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學生共讀)
四、多層比讀,深化認知
師:不論哪個時代,不論哪個國度,愛情是人類相同的情感。但是對愛情的表達,卻是不盡相同的。《詩經》中的愛情是“參差荇菜……”
生接背: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師:希臘詩歌中的愛情這樣表達:
(屏顯,學生朗讀)
當我看見你,我的嘴唇發不出聲音,
我的舌頭凝住了,一陣溫柔的火,突然
從我的皮膚上溜過
我的眼睛看不見東西,
我的耳朵被嗓音填塞,
我渾身流汗,全身都戰栗,
我變得蒼白,比草還無力,
好像我就要斷了呼吸,
在我垂死之際。
師:《詩經》中的愛情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生接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師:俄羅斯詩歌中的愛情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我要從所有的時代……
(屏顯,學生接讀)
我要從所有的時代
從所有的黑夜那里
從所有金色的旗幟下
從所有的寶劍下奪回你
我要決一雌雄
把你帶走
你要屏住呼吸
師:《詩經》中的愛情呵,溫情脈脈、溫文爾雅、溫柔敦厚,不極端,不過火。《詩經》中有我們這個民族的品格:中庸之道。
(屏顯,學生共讀)
師:《詩經》的“風”中有許多詩篇都在吟唱愛情,但是,即使同在“詩經”時代,愛情的吟唱也絕不雷同。我們來讀一讀其中最精彩、最廣為流傳的兩首,男生讀《采葛》,女生讀《子衿》:
(屏顯)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學生分讀)
師:如果要你給《關雎》《蒹葭》《采葛》《子衿》分一分類,建一個群,你覺得哪些可以組成一個群?可以從描述內容、抒發情感、結構形式、語言特點、描寫方法或其他方面思考。
生:我覺得《關雎》《蒹葭》可以建一個群,因為都是寫男主人公對女子的愛慕和追尋。
生:《子衿》和《采葛》可以組成一個群,這兩首詩都用夸張的手法抒寫思念之情。
生:《關雎》《蒹葭》《采葛》可以建一個群,都是以自然界的動植物做題目。
師:《詩經》中的詩歌常以第一句詩或第一個詞作題目。你的發現很獨到哦,這三首都寫到了大自然,寫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
生:《蒹葭》和《采葛》能建一個群,這兩首重章疊句的手法更明顯,整首詩只變換了幾個詞。
生:《蒹葭》和《子衿》相似,都有求而不得的憂傷惆悵。
生:《關雎》和《采葛》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勤勞采摘,勤勞的農家女子。
師:勤勞的人兒最可愛,《詩經》里面有先民們的審美取向。這就是《詩經》啊,與自然同在,和勞動相融;這就是《詩經》中的愛情,深情而執著,優雅而節制。
(屏顯,學生共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詩經》里的愛情與自然同在,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詩經》里的愛情和勞動相融,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詩經》里的愛情深情而執著,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里的愛情優雅又節制。
師:《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它的血脈源源不斷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精神。《詩經》中有民族的性格,有民族的審美,有民族為人處世的特點,《詩經》是最中國的吟唱。
(屏顯)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
“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梁啟超
蓋言詩三百篇,無論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托虛徐之意。---李澤厚《論語今讀》
千百年來,它就如盛開在彼岸的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只是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被我們遺落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用朝圣的虔誠去傾聽,它也許是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唱過的歌謠,我們前生無邪的記憶。---安意如《思無邪:詩三百》
(教師引讀,學生共讀)
師:作家丁立梅說:“捧讀《詩經》,那些輾轉悠揚的歌謠,沾著塵粒和草香,一路逶迤。我在它們里面,慢慢變得澄澈寧靜,我見到了一顆顆初心。”同學們,讓我們走進《詩經》,聆聽那最中國的吟唱,感受那澄澈寧靜的美好吧!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