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晨讀感悟] 你還擁有好奇心嗎?

有一天,美國第 16 任總統林肯來到華盛頓的大街上,微服私訪。

忽然, 他看到在一家名為《智慧》的雜志社門前圍 了一大群人,不知道在干什么。他耐不住好奇,馬上湊了過去。

?結果發現,在華麗的墻壁上竟鉆了一個小洞,洞旁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不許向里看!

但好奇心還是驅使人們爭先恐后地向里觀望。林肯也順著小洞向里看,原來里面是用五彩繽 紛的霓虹燈組成的《智慧》雜志的廣告。

林肯大笑起來,他覺得這家雜志的廣告很有創意,于是吩咐秘書為他訂了一份。?

《智慧》雜志果然很獨特,不論內容、版式、裝幀、封面設計,還是印刷質量都稱得上一流。林肯總是抽時間閱讀。

一天,林肯處理完當天的公務,又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雜志翻閱。

翻著翻著,他突然發現,在這份雜志中間有幾頁沒有被裁開。林肯頓時很掃興,順手就將雜志放到了一邊。

晚上, 林肯躺在床上,不經意想起雜志的事情,心想這本雜志既然是一本風靡各地的雜志,在管理方面應該是十分嚴格的,怎么會出現管理方面的問題呢? 由此又聯想到雜志社曾在墻壁上鉆小洞做廣告的事,難道這回又有什么新花樣?

他翻身下床,找到這本雜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開了書的連頁。裁開之后,發現連頁中的一節內容被紙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錯了。但印錯的內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驅使林肯又用小刀一點點地撬起了糊著的紙。最后,他發現下面竟寫著這樣幾行字:

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獲得了本刊 1 萬美元的獎金,請將雜志退還本刊,我們將負責調換并給您寄去獎金。

——《智慧》編輯部

林肯對編輯部這種啟發讀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極其欣賞,便提筆寫了一封信,隨附上自己的一些建議。

不久,林肯便接到了新調換的雜志和編輯部的一封回信: 總統先生,在我們這次故意印錯的300本雜志中,只有8 個人從中獲得了獎金,絕大多數人則只是采取了將雜志寄回雜志社重新調換的做法,看來您的確是真正的智者。根據您來信的建議,我們決定將雜志改名。

這本改名后的雜志,就是至今風靡世界的《讀者文摘》。

看完這個小故事,你是不是很想為這本雜志的創意拍案叫絕?

換作是你,你會不會也像林肯一樣,最終把糊在一起的紙撬開從而獲得獎金呢?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們的好奇心!


提到“好奇心”,很多人肯定都會想起一句話,那就是:好奇害死貓。

好奇害死貓,其實是源于西方諺語:Curiosity killed the cat。西方傳說貓有九條命,怎么都不會死去,而最后恰恰是死于自己的好奇心!因此好奇心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可怕的東西。

其實好奇心也分兩種:

一種是消遣性好奇,比如過度關注娛樂八卦,喜歡打探別人穩私。而在很多的電視劇里,這樣的人往往都是令人生厭的對象,有的還因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還有一種是認識性好奇,是指人們在觀察事物、收集信息的過程中,產生了疑問,下定決心要找到原因,這才是真正能激發創造力的好奇心。

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常常一個人靠著家鄉的一些來歷不明的石頭好奇的自問:為什么這里會出現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們是借助什么力量到這兒來的?

后來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國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與研究,終于斷定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礫,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糾正了國外學者斷定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理論。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后為什么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呢?后來,他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的發展就是好奇心的產生、擺脫、再產生、再擺脫的過程,善于好奇又善于轉為不足為奇;善于提問題又善于解決問題,這是科學就應該具備的。

正是這種認識性好奇心引導他們一步步攀登科學的高峰。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增強這種認識性好奇呢?

001.狐猬策略

狐貍躲避敵人的方法很多,而刺猬只有一種策略,就是把自己縮成一團,用刺來保護自己。

保持好奇,就要像刺猬一樣精通至少一個方面的知識,還要像狐貍一樣能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我們公司有一位李師傅,我們都把他叫做“萬能膠”。

他最精通的是“養花”,還是自學成材。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配出來的土,三年都不用換盆。

而那些看著快要枯死的植物,一到他手中,重新換土栽培,再經過修修剪剪,過不了多久,就會枯木逢春。

他還自己租了幾畝地,把從網上購來的花種,全部都種在了地里,幾個月的時間,鮮花競相開放,引得眾人紛紛前去參觀購買。

除此之外,每天早上他還教公司老總打太極,經常給參與股市投資的經理們提出建議,公司的水電全部都是他負責,叉車出了故障也是他修理,而且給我們講起歷史故事來,也是津津有味。

“養花”就是他“刺猬”的一面,其他就是他“狐貍”的一面。

002.同理心詢問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自然與自己的眼光不同,由此來保持好奇。

就比如我們天天寫晨讀感悟一樣,為什么這一篇能夠得到最佳?于是我們走進這篇文章里,跟隨作者的視角,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

003.匠人思維

一個人對細節越是苛求,越是不斷探究「究竟如何把細節做得更好」,越會不斷激發他的好奇,去追求完美。

就拿吊蘭為例,每次看到別人養的吊蘭都長了一堆的分枝,我就忍不住會問別人平時是怎么養護的,看到吊蘭有黃葉,或者干尖,趕緊去百度看是怎么回事兒。還有怎么樣才能保持葉子的翠綠,如何改善土壤的酸堿度,什么時候可以施肥等等。

因為有了這樣的好奇心,所以我的吊蘭越長越好啦!


保持好奇心,才會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

你,還擁有好奇心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