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姊妹三個出生在離老家陜西萬里以外的祖國邊疆新疆~南疆和田。兒時的記憶、童年的時光隨著歲月的流淌在記憶力越來越清晰……
一九七四年我們隨著為照顧年邁的爺爺和外婆的母親,很不情愿的離開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從新疆回到陜西。那時我十二歲、妹妹八歲、弟弟四歲。
盡管我在新疆只待了十幾年,但生活習慣已經養成、新疆人固有的直爽性格早已打下深深的烙印,無法磨滅和改變。新疆的水果讓人想起來就流哈喇子,無花果、哈密瓜、紅沙瓤西瓜、沙棗……新疆的烤羊肉串、拉條子、抓飯、油囊等早已形成自身民族的飲食文化,不失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1-
母親調回陜西那年,父親送我們回陜。陜西糧食緊缺狀況比新疆要嚴重的多。到糧站買糧,在新疆,100%是純細糧,而陜西50%搭雜糧。雜糧不是大麥仁,就是紅薯面;不是紅薯面就是玉米面。那時讓雜糧把人吃的想吐,到飯點就沒食欲沒胃口。
孩子正在長身體,不好好吃飯是個大問題!父親苦思冥想,想了個高招:孩子們都愛吃蛋黃餅干,我就來做蛋黃餅干讓他們吃!后來,我們把父親發明的蛋黃餅干稱為“劉氏蛋黃餅干”。
“劉氏蛋黃餅干”配料:玉米面、水、糖精
準備工作:將玉米面若干盛入盆內,將糖精化成水,用筷子邊攪動玉米面邊倒水,將面糊稀釋至一定程度即可。
準備小勺一個,大小以倒出一勺面糊剛好一個蛋黃餅干大小為合適。
上平底鍋,刷油防粘。端起盆子,拿起勺子,一勺一個,將面糊導入平鍋。一個個黃燦燦的“劉氏蛋黃餅干”躍然平鍋之內,待等其底黃,濃郁噴香的玉米面味飄過來撲入鼻息,大功就告成了。
-2-
新疆盛產葡萄干和核桃,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買包點心都要糧票。為讓孩子們的生活不那么單調,吃的花樣更多一點,父親發明了葡萄干核桃仁糖包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葡萄干核桃仁糖包子配料:葡萄干、核桃仁、白砂糖
包子餡的做法:將挑洗干凈的葡萄干、在鍋里炒過去皮的核桃碎混合,將油煎好潑入,再加白砂糖攪勻。
發酵好的面團揉勻,搟好包子皮,包入做好的餡子。開水上鍋,鍋上氣圓半小時后起鍋。又香又可口的核桃中帶點葡萄干異香的葡萄干核桃仁糖包子就呈現在你面前。
曾經設想過申請專利配方去賣“劉氏葡萄干核桃仁糖包子”,經過父親算賬成本過高,小小一個包子,成本在兩元以上,估計顧客不買賬,也就作罷,只能自己家人、孩子們想吃的時候,蒸一鍋,吃一下。如此而已。
-3-
新疆拉條子早已是家喻戶曉的美味。父親愛吃、弟弟愛吃、兒子也特別愛吃。它的勁道和獨特的孜然味刺激到著男人們的味蕾,好像沒有哪個男人不鐘愛它。
材料:面粉、鮮羊肉、大辣椒、洋蔥、西紅柿、姜、蒜、干紅辣椒、孜然粉、鹽、生抽
準備工作:面粉和好揉到位,搓成條抹油放置一邊去醒;羊肉根據喜好切片或切絲、大辣椒洋蔥切成寬絲、西紅柿切塊、姜蒜切片、干紅辣椒切丁
步驟:1.將拉好的面在開水鍋里下,熟后撈至晾好的涼開水里;? ? ? ? ? ? ? ? ? ? ? ? ? ? ? ? 2.起油鍋,炒肉時放孜然粉、生抽,炒熟盛盤。重新放油,將蒜片姜片紅辣椒爆香,大辣子洋蔥炒幾下再放西紅柿,炒至西紅柿出汁;? ? ? ? ? ? ? ? ? ? 3.將炒好的肉下鍋,與菜匯到一起,放鹽,完畢。
一切就緒,你可以將菜澆到盛好的面上攪動來吃,也可以將面整個倒入菜鍋內攪拌好了再盛盤吃。隨你啦!
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新疆拌面就呈現在你眼前。
-4-
近來網上曝光肉松蛋糕、肉松面包里的肉松居然是棉花套子做成的文章和視頻不斷出現。聽著非常駭人。
不法商販的惡劣行徑真的令人發指。盡管國家加大力度進行整治,然而不法分子仍然我行我素,屢禁不止。對肉松情有獨鐘的我,只得求助度娘,再進行深加工,一款“劉氏肉松”便新鮮出爐!
材料:新鮮里脊肉、白芝麻、海苔、生姜片、八角、桂皮、醬油、眼、糖
制作步驟:新鮮的豬瘦肉,洗凈切塊,放進開水鍋焯一會兒撈出;
將肉塊放入鍋內,加水、姜片、八角、桂皮翻煮至肉爛。剔除調料,將肉撈出瀝干放涼,用搟面杖搟壓至散狀。
炒鍋燒熱,干鍋將肉放置鍋內煸干,不斷翻炒,加少許鹽、醬油和糖,邊翻炒邊用木鏟將肉盡量搗碎變成蓬松的絮狀后關火。最后將炒熟的白芝麻和揉碎的袋裝海苔放入。
滋味濃郁鮮美,甜咸適中,香味純正,高營養、高能量,主要是吃起來特別放心的“劉氏肉松”就大功告成了。
喝粥、吃湯面、調涼菜、夾面包,來點自制肉松,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你不會感到自豪并有點小資情調嗎?!
《聯合征文:講一個食物的故事,寫寫屬于我們自己的深夜食堂》活動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b437542e56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