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形容《芝加哥》帶給我的感受,當電影謝幕時,我的腦中回蕩著Roxie的那首《Nowadays》里的幾句唱詞:
“Isn't it grand?
Isn't it great?
Isn't it swell?
Isn't it fun?”
帶著幾分甜美,帶著幾分迷醉,恰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芝加哥》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繁華盛世,有趣至極,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最壞的時代,在這表面絢爛的大都會中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著一出又一出荒誕的悲喜劇。
然而人生就是如此,人們赤裸的欲望,對名利的無限追逐,對虛榮的狂熱愛慕,永遠都渴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女主人公羅茜就是一個嘩眾取寵的典型,金發碧眼外貌甜美可人,內心卻躁動不安。對于平凡的生活與老實巴交的丈夫,她早就厭煩不已,一心想要走上華麗的舞臺一舉成名。為達到這個目的,她甚至可以隨時用肉體做交易,然而換來的卻是情夫的欺騙。盛怒之下,羅茜開槍殺死了那個玩弄自己的男人。
看到此處或許很多觀眾還可能會對這位女主人公產生憐憫之心,期盼看到一個迷途羔羊得到救贖的故事。然而《芝加哥》顯然不是這樣一部套路電影,隨著劇情的展開,進入監獄的女主搭上利欲熏心的金牌律師比利后,故事以一種喜感的方式一點點將這個社會的罪惡,人性的丑陋揭露在觀眾面前。
比利弗林,愛財如命的大律師,熟練的輿論操縱者,偉大的詭辯家,和本就性格浮夸的羅茜簡直一丘之貉,他倆一拍即合,共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雙簧劇。為了贏得輿論的同情,他為羅茜重塑了人生經歷,將她包裝成一個楚楚可憐受盡傷害的形象,無心犯錯卻是誠心悔過,潛移默化地將所犯的罪責推脫出去。
“人們并不關心真相為何,他們只是追逐新鮮罷了”
只要能夠抓住公眾的眼球,公眾的心,你就成功一半了。
電影以提線木偶舞蹈的形式來表現比利對于媒體風向掌控的游刃有余這段簡直絕妙至極。深諳人心與人性的律師儼然一位木偶操縱師,隨心所欲地擺弄這羅茜與媒體。而這些記者所寫出的文章刊登在各大報紙上,更大規模地引導了輿論的風向。
律師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他看穿了這個社會的真相。
大多數人都放棄了自己去思考問題,他們自愿成為木偶,任由他人控制,只要喂給他們新鮮的餌食就足以滿足了。
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芝加哥是如此。
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依然如此。
只不過媒介從報紙轉移到了社交網絡罷了。各種喧囂的炒作變著招數輪番上演,人們的盲目追求為此提供了養分,抓住了公眾的眼球就會有利可圖。
《芝加哥》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之所以特別能感染到你我,正在于它用一個荒誕不經的形式講述了一個經久不衰的故事,它的內核是永恒的,只要人類社會存在著,這樣的鬧劇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所導致的。
電影本身對此是抱持批判態度的。
監獄里唯一無辜的匈牙利女人成為了唯一被絞死的悲劇,在舞蹈的表演意象中,她身著象征無罪的純白芭蕾舞衣,美麗而優雅地自高臺墜落;現實中女人瑟瑟發抖,卻無力抗拒這悲慘的結局。落下的那一刻,象征罪惡的紅光照射在觀眾們身上,他們爆發出歡呼,鼓掌喝彩。
何等的諷刺!
這個世界公平與正義何在?
“人們并不需要真相”
他們只是希望得到新的談資來轉移自己的視線,從乏味的生活里,平凡的人生中拜托出來,將他人的幸與不幸當做裝飾品來點綴自己貧瘠的精神世界。
正如律師所言,“為他們上演一出表演,浮華無邊;所有的觀眾都會叫喊,沉醉上天”。這個狡詐的男人將法庭當做表演的舞臺,甚至是他的個人秀場,盡情展示那顛倒是非黑白的三寸不爛之舌,與羅茜的配合更是親密無間,兩個人浮夸的演出直擊陪審團,觀眾和民眾的心。
“人們不關心真相”。
他們只需要一個能讓自己陶醉的故事罷了。
羅茜,這個手上沾著鮮血的女人,被無罪釋放了。應該慶幸自己重獲自由的時刻她卻只關心為什么沒有記者給她拍照。
這個虛榮心爆棚的女人業已無藥可救。如果說監獄里其他殺人的女人或多或少有些緣由的話,那羅茜自始至終都是咎由自取。她似乎永遠都不懂得何謂滿足。對于傾盡家產找律師搭救自己原諒自己出軌被自己一次次欺騙的丈夫,她毫無半分感激之心,只是一味厭煩他的老實與木訥。唯一一份真摯的愛被這個女人踐踏于腳下,然而這樣一個自私自利到極點的女主人公正是《芝加哥》所需要的,越是能折騰不安分,似乎就越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混出點名堂來。我們被教育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樸素的人,然而所受教的與實際看到的卻是不同的,我們覺得這是不正常的,然而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與社會中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聽著,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芝加哥》以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叫囂這個真相。
羅茜最后與凱利搭檔成為芝加哥大紅大紫的女舞者,她們甚至以曾經殺過人作為賣點來博取眼球,然而又有誰在意呢?
因為這里是芝加哥啊。
當然這樣的繁華能夠維持多久?無人知曉。
“Nothing stays”
后記
芝加哥絕對是我看過的最為精彩的歌舞片。它將故事與音樂結合得天衣無縫完美無缺,每一場戲都經典無比,尤其以“監獄探戈”與“木偶劇”為甚,觀賞性極佳,簡直是商業與藝術并重的神作。
打光與舞臺布置考究得令我咋舌,各種象征手法與意象的運用臻于完美,拿到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