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開店,店里生意繁忙,父母無暇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年幼的我們,他們很少關(guān)注我們的任何變化,交談甚少,連一家人在一起吃頓飯都變成我兒時最大的心愿,只是兒時的心愿等兒時已經(jīng)過了也未能如愿。
長大后,家里的店依舊開著,父母年齡大了,我們亦長大,去外地求學(xué)、在異鄉(xiāng)工作,回家的次數(shù)在減少,與父母交流的機會也少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愈發(fā)不能與他們長時間相處,他們總覺得小時候虧欠兒女太多,于是現(xiàn)在加倍的對子女好,好到那些成人完全不需要的精細(xì)照顧,好到我們都覺得不必要。和他們說不,他們傷心的離開,看著他們的背影,又忍不住難受起來,這種溺愛變成一種煎熬,想擺脫又無法逃脫,受之不起、避之不及。
剛剛有了自己的女兒,月子里,母親不遠(yuǎn)萬里來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她舍不得這、舍不得那,唯獨舍得溺愛自己的女兒。年輕時候,會和她爭吵,一開始說些直白的話,見沒有效果,就說一些激烈的語言,讓雙方心里都難過。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在經(jīng)過那么些年的無效溝通和自己為人母的時候,看到母親做些自己不認(rèn)可的事情不再對她吼了;聽到母親說些重復(fù)N遍的話時不再嫌她嘮叨了;她說什么、做什么,能不和她爭辯就不爭辯了,每次忍不住的時候,在心里默念,不回應(yīng)、不解釋,原來不說話才是最好的孝順。相安無事的相處著,她依舊喃喃自語、苦口婆心,我依舊假裝認(rèn)同、默不作聲。
忽而想起溺愛這個詞,嬰幼兒最需要的,放在年近三十的年紀(jì)才有,為時已晚。在不恰當(dāng)?shù)臅r間用不合適的方式對待,是種浪費,也未嘗不是一種悲哀。
錯過的終究是錯過了,其實,我們只需要也已經(jīng)習(xí)慣原始的方式。從一而終的疏離或是從一而終的呵護。
想想自己的女兒,我想我會努力成為一名好媽媽,可我應(yīng)該不會做一位為了女兒一切、一切為了女兒的媽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是她的媽媽,她是我的女兒,我會愛她,但不會把自己的所有意愿強加于她,不會為了她,放棄我的一切,亦或打著為了她好的旗號,不斷給她壓力。我會在她需要我的時候在她身邊;會在她迷惘的時候給她正確的指引;會看她笑、看她哭,會認(rèn)同她的想法、認(rèn)可她的決定;會愛她,直到永遠(yuǎn)。
因為我知道,你會知道我會愛你,所以我可能不會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