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媽:兒子,你怎么了?
兒子:媽媽,我------
還沒開口,孩爸就猛的跑過來,摟著兒子一頓猛-------親,是的,親的兒子剛要吐出口的小秘密又咽回去了。孩爸還得意萬分,看,我的愛的親親多有用!
---2---
媽媽:兒子,寒假作業做了沒?
兒子一步一挪地朝著書房蝸牛動。這時,傳來一陣溫柔的聲音:太晚了,你是不是很累啦?就明天寫吧!兒子飛奔而回:爸爸,我真的太累了。明天再寫吧!
我氣得已經無話可說。
---3---
真是,不吵都不行了,對不?吵也吵過,大多數時候,孩爸采取沉默式對抗,有一回,大概實在是忍不住了,問我:你是不是要讓我們都聽你的。我剛想回:當然,因為我是對的。
但是,我靜下心來。
因為我想到了兩部電視劇,一部是《虎媽貓爸》,一部是《小別離》。
不知道為什么,中國家庭大多是"虎媽貓爸"的形式,媽媽負責教育,爸爸負責安撫。電視劇里的媽媽都一副精英模樣,整天處在不是焦慮就是焦躁狀態,哪怕偶爾的溫情也是為了套出孩子的小秘密或者獲得孩子的臣服。
雖然不想承認,但反思自己,何嘗不是如此。每一次和孩子說話,都會事先定好教育基調。不管是和風細雨式還是狂風驟雨式,最終,我都想證明我是對的,孩子你得聽我的。
而且,這兩部劇家的孩子都是女兒。所以,媽媽強勢一點倒是無可厚非。但,我家是兒子,我可不想兒子長大以后變成一個"媽寶男"或"巨嬰",那么,我不應該做像電視劇里那樣的媽媽。
我應該相信孩爸的教育,我應該相信孩爸比我更了解男孩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男人、女人天生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如果我硬是把男孩按照我的思維來教,那真正才是毀了他。
---4---
還記得,若干年前的上海女博士于娟嗎?她在博文《為啥是我得癌癥》就寫到其中一點:
我太過喜歡爭強好勝,太過喜歡凡事做到最好,太過喜歡統領大局,太過喜歡操心,太過不甘心碌碌無為。
我發現現在的女性好像都有以上的問題。于娟后來認識到,沒有她丈夫和兒子仍然能夠過得好,沒有她,地球仍然轉動。所以,我認識到我并沒有我以為的那么重要,這個家是每個人的家,不是我一個人的家。
孩爸的教育方式,難道就沒有我好嗎?
當我試著不管,放手后。我發現一切并沒有像我以為的偏離軌道,兒子的寒假作業雖然沒有按照我定的時間完成,但最終也還是完成了。
兒子和孩爸常常在一起玩鬧,每天一起打游戲,一起互懟,家里飄蕩著兒子的笑聲,當然也有兒子到我這告狀他爸欺負他的聲音,這時候我發現我又是兒子依賴的媽媽了。
我不想做"虎媽"了,至少這個寒假。"虎媽"們,休息一下吧!看看久不追的韓劇,和閨蜜們出去逛逛街,把孩子丟給孩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