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本不容? 命運相交葛
電影開篇銜接了前作劇情,肉身破碎的哪吒與敖丙重塑肉身。
和傳統故事中哪吒用蓮藕重塑肉身的橋段不同,此處用的是藕粉,而藕粉是由陳塘關的老百姓制作的,也側面體現了哪吒從不被世人認可的“魔王”向受人尊敬的“英雄”身份的轉變。
也是在這部分,太乙的一句話再次提醒著觀眾哪吒和敖丙命運的糾葛:一個“天生火相”,一個“天生水相”,本不相容,但卻在抗爭既定命運的過程中建立了深刻的羈絆。
靈珠與魔丸再次向命運發出挑戰的故事,也從這一刻正式啟程。
在申公豹引龍族攻打陳塘關時,為了保護哪吒,敖丙擋下了致命攻擊,但也導致剛成型的身體破碎,由此引出了影片前半段的主線:哪吒需要通過試煉成為金仙,得到玉液瓊漿,讓寶蓮重開,才能為敖丙再塑金身。
而由此,哪吒與敖丙的羈絆再上一層樓:哪吒和敖丙共用一個身體,在七天的期限內,通過試煉取得玉液瓊漿。
相比于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哪吒和敖丙的命運糾葛更加深刻,除了共用身體,從而有了全新的哪吒形象,還有共同對抗命運的橋段,同時二人還展現了諸多共同特點,比如對家庭的愛,這也讓一妖一魔具有了更多的人情溫暖。
勇闖三觀 重塑三觀
在進入昆侖后,想要通過試煉成仙,需參加除妖隊,通過三關試煉。
而哪吒與敖丙共同經歷的三關,頗有深意。
第一關攻打土肥坡,一群又土又肥的土撥鼠,貢獻了本片中十足的搞笑擔當,呆萌可愛搞怪,人畜無害,最后成功被哪吒和敖丙共同降伏。
第二關攻打一處瀑布,雖然是妖,但其中頭領手段不凡,更是具備著正派氣息,以理服人,交手之初也不下死手,得知討伐自己的是闡教中人,寧可自斷一臂也不愿傷及哪吒。
當他身份揭露后,原來竟是申公豹之父!他堅信著自己兒子所在教派,定是名門正派,定有其緣由道理。
雖然為妖,但卻無傷人之意,有行善之心,何罪之有?又為何要被討伐?
悟了的不僅有戲中的敖丙,還有戲外的觀眾。
如果不出意外,似乎哪吒和敖丙將順利成仙重生,但陳塘關被毀卻成了劇情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若為仙者作惡,又當如何?
三對父子? 三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親情依舊感人肺腑,申公豹、哪吒、敖丙都有自己所愛之家人,也都有愛自己之家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上一部,《哪吒之魔童鬧海》里對親情做出了不易察覺、但是卻更深刻的注解。那就是父子之間的觀念沖突,以及父權的讓步。
李靖深信天庭,但在陳塘關被屠后,選擇加入反抗大軍。
敖光曾反抗天庭,又為保全龍族而妥協。但在兒子遭遇危難以及遭遇滅族之災時,終于決定放手一博。
這是一種典型的父權的讓步——讓位于自己孩子的成長。
而申公豹父子則是對照:申公豹早有反心,但其父申正道被馴化太久,早已失去反抗意識和自我意識,最終申正道又成了申公豹被拿捏的把柄。
建立自我意識,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家庭教育領域的命題,而電影,通過父權的讓步,以及反抗這一精神的體現,給出了我們一個建立自我意識的答案。
傳統與創新融合?
依稀記得《哪吒之魔童降世》剛放出來預告片的時候,還有不少觀眾擔心會毀童年。
如今再來看,已經有不少文藝作品通過再敘事構建了更符合當代的故事,觀眾讀者對于這種文學創新手法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很多。
而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再敘事的手法。我們能夠看到哪吒故事中經典的橋段“哪吒鬧海”、蓮藕化身、斗法陳塘關,也能收獲更多驚喜,如:大家所熟知的哪吒剔骨削肉在時代的發展中探索出了更為藝術化的呈現方式——“穿心咒”,哪吒的反抗將不局限于反抗父親,成長為了反抗錯誤的規則秩序、反抗不公的舊秩序。傳統文化+新劇情的碰撞,給了觀眾“陌生化”但又“符合當代價值”的觀影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當海中擎天巨棒倒下的那一瞬間,影院中有個稚嫩的童聲說:“是不是金箍棒啊?”
是啊,那不就是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嘛?
魔童宇宙已不局限于封神宇宙,似乎在指向著那座五千年先人智慧匯集的寶藏:中華傳統神話宇宙。
? 中華傳統文化創新正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