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如果,因為我就是語文老師。
成為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加之父親的熏陶,愛讀書,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語文老師。
在這個行當里,我已經摸爬滾打了八余年,你一定會把我想象成容嬤嬤的樣子,不,我依然是一顆有著少女心的語文老師。一日,我讓孩子們觀察我的特征時,有孩子驚訝地說,“老師,你穿的是粉色的衣服,代表你有一顆少女心。”我笑著說,“是的,我愿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女。”
將語文課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是我簡單的追求。
不必說我們一起在電影里尋找生活的密碼,在《小王子》中窺視愛情的秘密,在一天天的朗讀打卡中感受誦讀的愉悅,也不必說在一筆一劃的臨摹中感受書法的魅力,在公眾號里開設學生的專欄讓他們接受一筆又一筆的贊賞,在雪花飄飄揚揚時讓孩子們與雪花來個親密接觸,單是一節節情境化的作文課就足以讓課堂沸騰起來。
且看這學期的那些作文課吧!
我想起了,那一節充滿甜味兒的作文課。
孩子們剛升入初中,筆下的文字卻一個個老氣橫秋,沒有絲毫的生活氣息。為了告訴他們,寫作源于生活,得從學會觀察生活開始。我絞盡腦汁,最后決定給每個人發一顆糖,這顆糖就順利成章地成為了我們的觀察對象。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戶,撒進教室,我和68個孩子們,觀察手中的糖,從顏色、形狀、大小,到揉捏再使勁的揉捏感受質地,到隔著糖紙聞味道,再到放進嘴里嘗味道,最后在回想生活中那些甜蜜的事情,一節課其樂融融,我告訴他們,“放心大膽的去吃吧,吃出你們的歡樂。”他們喜笑顏開。我告訴他們畢飛宇的話,“要想一個東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凝視。”他們若有所思。
這節充滿甜味兒的作文課,似乎打通了孩子們寫作的任督二脈,至少看到他們的文字中有自己觀察的痕跡。這堂課,也自然成為許多孩子難以忘懷的一堂課。
我想起了,那一節“男神”作文課。
男神,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男神,是班上的一個成績不起眼的男生,成了我們寫作課觀察的對象。
上課鈴一響,我告訴孩子們,我需要一個模特,他們紛紛舉起手,最后我挑選了一個上課不怎么認真聽講但是善于畫畫的男生。他站上講臺,我讓他在黑板上給自己畫副簡筆畫,只見這孩子很利索地畫了出來。可坐在教室的其他孩子不干了,“他把自己畫帥了,”很多孩子笑著嚷嚷道,“哪兒畫帥了?”,孩子們仔細地觀察著說,“他的臉是方的,可是畫成了瓜子臉。”“他把自己畫成了大眼睛……”在七嘴八舌的交流中,孩子們都漸漸地抓住了“男神”的面部特征。順著這個思路,我在問孩子們,“他的招牌動作時什么?”“誰知道他的口頭禪?”“聊一聊男神的閃光點。”“告訴我,他的糗事……”邊聊我邊畫出了“男神”的思維導圖,“男神”的特征,一目了然。最后,告訴孩子們,我們寫人物一定要注意寫出事物、人物的特別之處,也就是他的獨一無二的特征。
最后,以“認識某個人”為題寫一篇作文,孩子們在嘰嘰喳喳中,很順利地完成了習作。
我想起了,那一節呼喊著“燃燒我的卡路里”的作文課。
滿大街都在唱著《卡路里》,真是一首洗腦神曲,連我一歲多的女兒聽了都要忍不住伸胳膊扭屁股。我打開音樂,仔細地聽,欣賞歌詞,發現這首直白的歌詞也有很多閃光點。貝多芬說,“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個錯誤。”那我為什么不讓這首神曲進入我們的語文課呢?
于是,從中提取寫作的要素——“言之有物”,“白描反復和對比”。周末布置作業——學唱《卡路里》,孩子們興奮極了,這樣的作業是他們最喜歡的。等他們學會后,抽出一節課,唱歌,賞歌詞,再欣賞與之相對應的經典名篇和孩子們自己的片段,一節課下來,歌聲嘹亮,笑點不斷,寫作的小知識也融入孩子們的腦海。
……
毛姆說,有時候做事的動機越純粹,就越會發生強大的力量和意想不到的收獲。的確,一切看似不經意的努力都是伏筆。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作文課似乎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課,而他們的寫作水平也越來越有樣兒;就這樣,我成了孩子們眼里與眾不同的語文老師;就這樣,語文課成了許多孩子最喜歡的課。
有人說,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上輩子殺人,這輩子教語文。可我從來都沒覺得自己上輩子做過什么惡,因為這輩子我成為一名語文老師,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的,正是因為它,我們才做其它有意義的事情。
那就將語文課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吧,一路修行一路幸福,用自己的幸福去感染我的學生們。
所以沒有如果,因為我是個幸福的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