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和先生去滬上新開的一家商業(yè)中心閑逛,看見里面有一家繪本館。作為四個月孩子的媽咪,不自覺的被琳瑯滿目的繪本所吸引。店員告訴我,這家繪本館實行年卡制,價格辣手,鉆石年卡的價格要3988元。辦卡后可以全年隨便閱覽這里的繪本,無限次參加店里提供的雙語故事會等活動。
我也想起了曾經(jīng)看過公眾號大V咪蒙的文章。她旗幟鮮明的認(rèn)為女性無法平衡家庭和工作,至少在特定階段無法平衡。觀點(diǎn)我未必贊同,但她提及的自己的私事讓我感動:孩子年幼時,她陪孩子看了600本繪本。
看了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品的繪本《驢皮公主》。我感動于書中小女孩艾樂的父親的陪伴—這位“暖男”爸爸,每天晚上都給孩子講述驢皮公主的故事。溫情的故事和爸爸的愛,伴著小女孩進(jìn)入香甜的夢鄉(xiāng)。
法國著名漫畫家埃德蒙·波頓親手繪制的繪本《驢皮公主》,系由夏爾·佩羅的同名童話改編。故事家喻戶曉:國王的愛妻去世,立意娶一位同樣美麗聰慧的公主為妻,自己的女兒成了國王的目標(biāo)。公主雖然愛著父親,但深知不可,于是提出要像天空、太陽和月亮一樣的裙子,希望父親知難而退,卻不料國王辦到了。無奈之下,又提出想要會下金蛋的驢的皮,國王毅然滿足公主的要求。公主只好披著驢皮逃向鄉(xiāng)村,受盡世間冷暖。她與林中巫婆相伴,幫她飼養(yǎng)動物,以愛心和堅毅贏得了巫婆和家禽的心,最終更得到了王子的愛。兩人在埋葬驢皮的大樹下建了房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本《驢皮公主》中,艾樂父親的講述與童話兩條線并行不悖,更兼有小女孩艾樂的夢境穿插其中,平添了幾分溫情與俏皮。
書很美,大開本,十足十的誠意滿滿。畫功應(yīng)屬于水墨畫的風(fēng)格,色澤明麗,重意像而不是細(xì)節(jié),自有獨(dú)特的風(fēng)格。隨手百度看了相關(guān)介紹,埃德蒙一直慣用黑白兩色,這次為兒童創(chuàng)作才用了多種色澤。
深藏在絢爛色澤下的至理
一直認(rèn)為,童話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去演繹,讓孩子們以輕松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洞察周遭和自我,感受人情冷暖和世間至理。
這本書的改編,擯棄了原有故事中的公主的教母—丁香仙女的角色,所有的困境都立足于公主自身解決。面對父親的權(quán)勢,她不妥協(xié),縱馬散心想應(yīng)對之策,想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三件衣服的主意。時間不能讓父親清醒,她繼而動腦筋想到了那頭寶貝的驢,最終父親的態(tài)度如此堅決,她只好披著驢皮逃遁他鄉(xiāng)。因為不想國王發(fā)現(xiàn),也覺得沒有履行承諾而羞慚,便不肯卸下驢皮?!笆覆徽搓柎核钡乃瑸榱松嫻碜黾覄?wù)。饒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她也沒有自怨自艾,有條件時還用琴棋書畫自娛自樂,靜靜的等待自己的愛情。及至與王子相遇,沒有逢迎,堅定的告訴他,不想住承載著歡樂與傷心的城堡,希望在森林里生活。
這完全是一部“如果我不堅強(qiáng),誰替我勇敢”的現(xiàn)實故事。童話中的公主,不逃避,堅強(qiáng)勇敢、重信守諾,既能富貴亦能對平凡安之若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樣的公主,即使沒有華美的外衣,也依然高貴的不可方物。
我挺喜歡埃蒙德·波頓的繪畫風(fēng)格,雖然大而化之,少了細(xì)節(jié)的雕琢。其中艾樂的夢境,更像兒童自己繪畫的風(fēng)格。
在水墨的濃墨重彩中,人物的心情被烘托的格外生動。
公主得知父親想娶自己為妻,心情抑郁,天空也變得烏云壓頂,幻化成狼的模樣。公主和她的馬“暴風(fēng)雨”被映襯的那么渺小,是在影射命運(yùn)的不可抗拒嗎?
而像天氣一樣的裙子又是清清淺淺的藍(lán)色,看上去干凈而美好。裙邊的花紋繁復(fù)而美麗。
“童話中包含童話”的絕佳創(chuàng)意
雖說是“舊瓶裝新酒”,改編挺難“討巧”,這本繪本故事卻被改的妙趣橫生。除了原有的童話作為主線,小女孩艾樂聽故事的所思所想貫穿了整本書,很容易讓人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不也曾經(jīng)是那個聽了童話后浮想聯(lián)翩的小女孩嗎?
和所有的小姑娘一樣,艾樂也幻想著自己是公主,她把聽過的夏爾·佩羅創(chuàng)作的其他故事揉入到聽取童話的夢境中。讀完我莞爾,這本書難道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原作者夏爾·佩羅致敬嗎?
比如,小女孩艾樂聽到父親講到王后生病死亡。晚上做夢,夢見了夏爾·佩羅寫的《小紅帽》的故事。艾樂已經(jīng)預(yù)感到了下面的童話中會發(fā)生不好的事情嗎?
再比如,公主與林中女巫共同生活,女巫給公主講的故事又是夏爾·佩羅創(chuàng)作的童話,名字是《灰姑娘》?!痘夜媚铩酚兴@個“信物”,而《驢皮公主》原作有戒指這個“信物”。童話將原作借艾樂的夢境還原,又借艾樂父親之口賦予了童話一個不同的結(jié)局。這應(yīng)該是尊重原著又有所改編吧?
多次致敬原作者夏爾·佩羅,是巧合嗎?
兩段迥然不同的父女情
父親節(jié)剛過,這本童話恰巧應(yīng)了景,講了兩段父女情。童話中給女兒講故事的艾樂爸爸和國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對女兒愛意滿滿噠“暖男”父親,一個是沉浸于喪妻之痛而缺席女兒成長的“渣男爸爸”。
艾樂爸爸每天給女兒講故事,女兒感受到了父親的愛,也學(xué)會了善良和勇敢。我想,有父親的愛,艾樂不也是個幸福滿滿的公主嗎?
童話中的驢皮公主在阿諛奉承中長大,卻沒有父親的陪伴。她獨(dú)自在花園里彈琴,寄望看到父親,等來的卻是甚至不認(rèn)識她的父親,而父親還提出了想娶女兒為妻的無禮要求。這樣的公主,真的幸福嗎?
一本繪本,從不同的角度給人以不同的思考。
想起那張鉆石年卡,我想,父母的陪伴,應(yīng)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和孩子一起共讀,告訴孩子:褪去驢皮,公主依然是公主。因為真正的美麗,在于她有一顆如此堅強(qiáng)果敢美好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