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的《寶貝寶貝》記錄了女兒啾啾從嬰兒到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歡樂與憂愁。書中既有為人父母的思考與領悟,孩子的童趣與智慧也貫穿其中。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周國平特別用心的把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玩耍中的一些童言記錄了下來。
專家說:9個月到24個月(2歲)是理解語言的關鍵期,2歲到4歲是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
寶寶現在兩歲一個月了,自從寶寶一年兩個月斷奶后,寶寶的喂養模式變成了和我們在一起一個月,然后被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一個月。小孩子3歲前本來成長變化就非常快,我們一個月見一次面的頻率,每次見面寶寶都能給我一些她成長的小驚喜。一歲半以后,每次見面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她語言能力的發展,用“飛速發展”形容一點都不夸張,時常還會語出驚人,一個小小的人兒,常常說出大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早就想學周國平把寶寶的童言記錄下來,當寶寶長大后再看這些文字,也許可以喚醒她對童年趣事的記憶,也能喚起她對父母及周圍人的愛吧。
討厭的拖延癥讓我把這件事情一拖再拖,寶寶的許多“精彩語錄”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悄悄溜走了。
如果我再拖延下去,恐怕寶寶的童年就這樣溜走了吧,所以我再也不能拖延了,亡羊補牢,猶時未晚。以后盡量記,努力記。
7月19日
今天上午我和寶寶,還有媽媽去銅鑼灣逛街,我想買個泳衣,當走到曼妮芬專柜時,我問售貨員:請問這里有泳衣嗎?還沒等售貨員回答,寶寶也趕緊問售貨員:這里有小孩兒的嗎?
7月20日
1. 媽媽給寶寶換衣服,故意把寶寶身上的衣服都脫光,什么都不給她穿,跟寶寶說:就這樣出去吧,這樣出去涼快。寶寶叫嚷著說:丑呢,怕出去被笑話呢。死活不肯光著身子坐進童車里。
2. 我用酸奶凍了支雪糕,專門去寶寶面前吃,其實寶寶心里特別想吃,但又表現出一副很不屑的樣子,用手指著我的雪糕說:惡心,一直吃這干嘛呀?我把雪糕放到她嘴邊讓她舔,她又很無節操的舔了。
3. 寶寶躺在沙發上,把腿搭在墻上,自信地說:爸爸不會弄,媽媽不會弄,只有寶寶會弄。
7月22日
今早寶寶醒了后,我問寶寶:昨晚做夢了沒?寶寶略思索后,羞澀的回答:做了。我問:夢見什么啦?寶寶說:夢見小狗了。我問:小狗在干什么?寶寶說:小狗在跳舞。我又問:除了小狗,還夢見什么了?寶寶說:還夢見小貓了。我問:小貓在干什么?寶寶高興地說:小貓也在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