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東山有一景點現在存在于傳說中,并且有一個非常富有浪漫傳奇色彩的名字桃源洞,據說別有洞天,如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一般。在昆山老一輩人口中,此洞曲徑通幽,能夠直通常熟虞山的,記得從前我與幾個朋友曾經備火把進洞探幽,我想雖然不能尋找到世外桃源,不過去摸一摸尚湖冰冷的水流也堪去找些錢柳故事,只是后來一因洞太深邃,二是勇氣不足,故而只好放棄。老人們說這個洞與常熟相通,而且有板有眼,說很久前昆山人常熟人常川梭其間,有走親的,有訪友的,有經商的,有仕宦的。而神話的終止是來自于兩位寸步不讓的先生,因為此洞昆常交界處只能容一人經過,某天兩位正好狹路相逢,互不相讓,而且都是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結果按照劇情發展,兩人化為兩塊石頭,終于將路堵死,而后此洞再不相通。說來奇哉怪也,據說此洞從此后所產昆石為全山最好,也不知是否沾染了人的靈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消息傳開后,此洞成為那些偷挖昆石君子常常光顧區,最后有關部門只有將它封閉,因此這景點昆山人也只有聽人說說。
桃源洞上面倒是有個實實在在的景點,叫仙鶴亭。此亭頂上塑了一個仙鶴,人坐亭中可盡覽東山風光。不過現實就是這樣,所謂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家。這個亭看似超然,來歷卻頗不超然,1923年,北洋軍閥曹錕為了競選總統,花錢收買全國各地議員。其中昆山籍一名議員也得到了行賄支票,而事泄被昆山老百姓得知,就用盡方法截取這張支票。后來就用這個錢在玉峰山東山建造了這座仙鶴亭,因為鶴傳說是仙家之物,以示超然。于是這樣亭有兩個名字,一個叫仙鶴亭,一個叫賄選亭。不過亭聯倒也不差,山有神仙骨,林多草木香,倒是很超然。
而東山腳下,卻長眠著宋代一位詞人,此人姓劉名過字改之,怎么樣有沒有想到神雕大俠楊過?此人出生江西,長眠于昆山。昆山雖地小,卻有唐一詩人生在昆山,宋一詞人死在昆山,也算佳話。唐人孟效,父親在昆山為官,故而出生在昆山,我們從小就會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便是他的詩句。而劉過,少有大志,盛有詩詞名,不過屢試不第,漫游江湖,終老昆山。劉過號叫龍洲先生,可能有人沒聽過,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幾位朋友可都是大大有名之人。辛棄疾,陸游,陳亮這三個大家都是劉的朋友,而大名鼎鼎的岳元帥有個孫子岳珂,也是與他交往甚多的,其中辛棄疾更是與他相交莫逆。在書中記錄初時,辛在浙東做官,劉過聞名前往拜訪,因為劉為人狂傲,辛手下通報人故意夸大其詞說劉很是無禮,辛待劉進見后故意怠慢,斜眼相對,說聽說你很會寫詩?劉答道天冷,賜酒溫暖后即能。辛于是賜酒及羊羹湯,劉接酒時手一顫酒流出,辛便以流為韻,劉當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死后不管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管城子是代表筆,而關內侯這句更從漢人爛羊頭,關內侯中所得,劉隨口便吟,非常應景,辛聞后大喜,隨后開始與劉交往,發現彼此都有光復中原的雄心,于是成了知交。辛多次救濟過劉過,當知劉一個是出手豪邁,二是嘸沒啥錢財的。劉過詞在宋詞中當占一席之地,長眠在昆山,而且墓地能保存自今,八百年來一直安安靜靜,為終老昆山,選對地方可以算打造了名片。
哈哈哈,你看小黑瞎講講果然是為昆山在廣告,停停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