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

做雜務時,聽了《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現在的自己,好像還沒有想明白最喜歡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要不要做出生命中更徹底的改變和調整;但是對于當下的理解,好像有點感覺了。

一直以來,每一天似乎都過得狼狽不堪;一邊做著飯,一遍牽掛著還有多少材料沒有看;讀著課程A的論文,擔憂著課程B的作業還沒寫;懶惰放松吃著零食看著劇的時候,內心也有個小聲音在提醒自己:這樣好墮落啊好墮落啊你應該趕快去看書去學習。。。簡言之,就是始終無法安定下來做一件事情,無論是吃東西、娛樂還是工作,總有一種焦慮感和壓迫感無形之中影響著自己。效率很低,也無法享受每一件事情的樂趣。

摩西奶奶書里提到,即便是年輕的時候,她也總是很安然地做手頭的事情,很少和其他人去比較,更不會和自己較勁。當別的姑娘在快樂玩耍的時候,她卻能夠平靜地做著日常的女傭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好。清潔打掃過的地方,像藍天一樣。76歲開始畫畫并成名之后,也從來不會去琢磨自己的畫是不是受歡迎、可以賣多少錢。畫畫是一種內在的需求,并且非常享受這一過程。

摩西奶奶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卻有著更天然淳樸的生活的智慧,沒有被各種外部力量扭曲過的生命力。大家討論情商智商,是不是還有一種生活商?被欲望都市和經濟發展大潮驅趕的現代人往往是缺失的,很多山村老嫗,卻用最本真的生命力,在粗糲的環境中,依然從容不迫地生活著。

仔細想想,我的祖母身上似乎也有著這樣的力量。八十多歲的她,自然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一切戰亂困苦動蕩傷痛,自記事起,卻從來沒見過她老人家發脾氣的樣子。祖母平靜地做好每一餐飯,做好每一項家務。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會用煙盒、包裝紙,剪出各種小動物,裝飾窗戶;依然會用荊棘和爆米花,插出一樹白梅;依然會在土炕上攤開針線剪刀,把衣物修改得整潔合體。即便是幫助村里去世的老人穿完老衣,也并沒有嚎啕感慨恐懼,仿佛生命的流逝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自然。生命。時間的長河靜靜流淌。人生不是由一個個尚未到來的明天組成的,昨天也已然無法改變;生命真正的力量就是今天,就是當下每一刻。以什么樣的心態對待和度過當下,本質上也會決定我們的人生長卷如何描繪。切菜的時候,就去感受手指的靈巧和配合,聆聽菜刀有節奏地在菜板上舞蹈的快樂;吃飯的時候,就認真咀嚼,體會每一口冷熱酸甜的滋味;刷劇的時候,就盡情地享受音樂和劇情。工作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到手頭,千頭萬緒,先做好這一件,才能徹底放下,轉而迎接另外的挑戰。一心不可二用,感受當下,體會當下的力量。

輕重緩急怎么區分?如果還不會很好地進行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起碼可以放下焦慮,放下猶疑,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慢慢才能更清楚地辨別,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值得馬上去做的。

當我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依然意識到郵箱里躺著待回復的郵件,硬盤上是需要修改的論文。但是這一刻,我知道,這種文字的整理可以帶動思緒的整理,自己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通過思維領域的打掃清潔,提高踐行的速度和力量。

女兒在身邊熟睡;空調壓縮機響了又停。冬至的清晨,微光從窗簾邊緣投進臥室。

生命里新鮮的又一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