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歷史盲走出的第一步--《中國大歷史》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理和歷史盲。上學時地理課上一個個地名,歷史課上一個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意義,我經常死記硬背,卻經常張冠李戴。面對這些,我的大腦是懵逼的,內心是崩潰的。

曾幾何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薄弱,痛下決心,立志要把歷史這塊短板接長點。大學暑假里,曾把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歷史書全搬書桌上,堆起小高層,打算一本接著一本啃完,完成華麗轉身,完美蛻變,最終現實是重重的一記耳光,如此響亮:一本也沒看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計劃是成功的第一步,而我對于歷史,原來一直是一顆抗拒的心,抗拒那些沒完沒了的各種人物事件,卻想要通古博今、融會貫通的美好結果,目的論、方法論沒有一個是對的。

去年,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熊貓書院、有書共讀,有意識的戒手機,多讀書。讀的書越多,越想讀的書越多,越來越想看歷史類和哲學類的書籍。咨詢身邊的朋友,都建議要讀歷史,先讀中國史,再讀世界史。要讀中國史,先讀通史,再找自己感興趣的朝代讀斷代史。

關注一慕公眾號一年多了,四次百日活動都錯過了,甚是可惜,這次讀史,幸好趕上,開始一小群人的讀史遠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拿到手,第一感覺是薄,一本通史,行字稀疏,才300多頁就能概括。初讀時感覺語言有些晦澀,不是很流暢,但大歷史觀歸納法的視角很好。讀了幾天后就發現這本書特別適合讀史入門,之前有讀過呂思勉的《中國通史》一小部分,因為是半白話文,比較難懂,而涉及的內容探討又比較全面深刻,讀了前八章就無疾而終了。

讀完這本書,我除了對歷史朝代有所了解外,對以下幾點印象深刻:1.黃老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2.地理氣候是影響歷史發展的一個基礎決定因素。3.政治改革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互相影響,任何階級統治都需要有經濟基礎。4.維護穩定必須有健全的法制,道德只是輔助。

這本中國大歷史,就像一副遠觀的全景圖,讓我看到了各景點位置,而其中各景,還需要走近并細品。

讀史明智,鑒以往而知未來,即使沒有完全重復的歷史,時代、環境、認知都在改變,但是,以古為鑒,從歷史中尋找規律及原因,可以使我們活的更清楚明白,看的更開闊長遠。

也許,讀史時沒有太強目的,往往會看到的更全面些,但是,首先,是有興趣的走進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大早從家里出發,奔赴幾千里外的重慶西南大學,體驗人生中再次學習之旅。從來沒有一個人走這么遠的路,內心有說不出的感...
    王輝霞閱讀 319評論 0 1
  • 《鄉下人的悲歌》這本書橫掃全美各大影響力圖書榜,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出版人周刊》非虛構類圖書榜首、《...
    胡小悅閱讀 715評論 0 0
  • 最近自己的簡書日更已經斷了很久,入職新公司以后自己的很多好習慣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在每日的疲憊和忙碌中,夜深人靜的時...
    簡約Dr閱讀 255評論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