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日,一朋友在空間發了一條說說,“大家加我微信吧,QQ不用了啊”。很平常的事,最近幾年大家都好像轉戰到微信。
?讓我好奇非常的是他,他一個愛分享生活的話癆,外加以前一起聊到過要把每件新鮮事記錄到空間里,十年、二十年后拿出來看。怎么突然就說不用QQ了呢?
? 他和我談到,我也很無奈啊,我喜歡分享下新鮮有趣的生活,同時用空間就是想變成一個小日志,電子化的時代我以后可以有回憶可看。但每次發空間后,總有些好友說什么“又在秀”“又去哪里瀟灑了”“這也發個說說?”……本來想分享和記錄的心情就改變了。而且評論區的語言大家都能看到,有時是件很好的事,突然就變得很尷尬,也不好解釋。搞的現在有時發個說說,還得組織半天語言,考慮配圖,一些自己的小生活就索性不發,只發一些讓大家都覺得新鮮有趣的。這樣太累,干脆關了空間,自己發的一些東西自己看。你看就算這樣我都還得發個說說,免得大家誤會,以為我屏蔽了誰,不讓他進空間~……
? ? 是啊,在這樣一個人言可畏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們開始沒有了小時候的“莽撞”,開始斟酌語言的合理性必要性,年輕時大膽的舉手發言,闡述自己觀點在如今的大學課堂越來越少,我們不再“質疑”老師所給的知識,只是想知道這本書這個老師認為的重點在哪,為了更方便的通過最后的考試。
? ? ?前些日子,話題量特別大的“摳圖”“數字臺詞”好像將電影電視劇這種本該是為藝術產品結晶,反而愈來愈轉向為商業化的必須品,要知道電影電視劇它們的前身是老一輩藝術家們的戲班子演變而來,難道以前可以在戲臺上只表演花哨動作,然后后臺配音,中途替身表演難度動作的嗎?顯然有時這個時代進化給予我們的便利反而讓我們忘記了初心,忘記了我們的能力與“拿手好戲”。
? ? 同時我們越來越為了“迎合”他人而拋棄自己的觀點,開始隱藏真我,所以在各種軟件盛行時代,人們不需要實名發表言論的地方,出現越來越多“鍵盤俠”,在這些地方,人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表觀點,可黑可白,這些app的注冊用戶日益增加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擔心,隨意的語言,隨意的道德觀思想言論是否存在不合理性,又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將這些app用戶實名制。可實名制后我們會不會發表更多隨心正能量的言論?答案未知。
? ? ?
? 不談其他,好像我們自己越長大,隨著時代潮流,逐漸忘了在青春時無比超人的自己,高考時熬夜日復一日的復習,在大學卻一門考試都無法通過;小學里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懂向老師提問,上課手背手坐好,而現在長大讀大學,在書本里藏一個手機,無視教授的課程,一刷就是一節大課然后回寢室睡覺;以前年味十足的春節,現在是面對面刷紅包;以前能夠大談喜歡,現在害怕拒絕,害怕很多,人際處理時任何時候小心翼翼組織語言;以前無比堅固的長城,現在的豆腐渣工程……雖然有些是老生長談,雖然有些并不是普遍現象,雖然說的都是話題作文里常用的句式,但好像我們的確越來越忘記那個過去“超人”的自己,無論這個過去是對于這個愈來愈方便快捷時代,還是對于我們愈長大愈找不到生活真正意義的自己。
? ?隨手一筆,我也是只小小的“鍵盤俠”,全文不帶任何貶抑的感情色彩,就聊聊天啊~懷念那個在青春時代無比“超人”的我自己。希望以后也能夠更多正能量,做更多我喜歡的事,做更優秀勇敢的自己。在給人以“雞湯”時,我也需要一些反“雞湯”啊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