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復讀生,也就是高四生,高三失利那一年,非常傷心,有人說就去專科學院,也不錯,但不甘心的我決然選擇復讀,在爸媽不支持情況下任性地去市里最好的高中報了名,開學時就自己打包好行李,擠上公交車,去報道了,看到同學們都是爸媽送來的,還有應屆生投來睥睨的眼光,很酸很苦,心里不停地埋怨自己過去的不努力。
上了一星期的課發現班里就我一個農村孩子,過去的高中也沒人認識,也沒有朋友,在宿舍里也插不上話,使得本來就少話的我更加沉默寡言,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學習,沒有人聊天就買一本好看的本子開始寫日記,把想說但無人可說的話寫下來。
這時我已經后悔當初的任性。
還記得因為沒帶手機,第一個星期去辦公室打電話,怕我的任性傷到他們,會大聲斥責我,懷著愧疚撥了號,他們聽見我的聲音果然很生氣,但是說著說著媽媽哭了,她說:“孩子你從小到大哪件事不順著你,但是復讀這么大件事,也不想清楚,就一聲不吭去報道,復讀很苦很累吧……”想到這一個星期,我就哭了,是的,媽我后悔了……但我不敢說就這樣她在電話那頭哭,我在電話這頭哭,最后匆匆地掛掉電話。
眼睛紅腫著,就回到宿舍,當時舍友們都回家了,只有我一個,看著空蕩蕩的宿舍,很孤獨,很無助,孤獨會侵蝕一個人的心靈,使得無盡空虛,從而迷失自我。我只能蜷縮在床上大哭,然而似乎所有不好的情緒都隨著淚水流走,蒸發掉……
第二天,陽光照在我臉上,很暖,哭了一晚的眼睛紅腫得如一顆核桃,讓整個人無比可笑,但這時的我卻感到無比輕松,是的,媽復讀很苦很累,但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好。
后來的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雖然依然自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泡圖書館,但是卻不再有空虛感,因為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家人們默默的支持使我更加強大。
孤獨的高四里,我獨自坐在擦得光亮的餐桌前,看著外面的白玉蘭慢慢抽芽開花,陽春下,微風里,白玉蘭樹斜斜的伸展著枝干,無葉無綠,只是朵朵優雅寧靜的綻放。那白的有些溫潤的花瓣,隱隱的帶著些香氣,雖不濃郁卻也清新自然。“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春賞玉蘭,她的純美潔麗,她的典雅高貴,讓我的心歸超然淡然的寧靜,獨自貪婪地享受著白玉蘭給予我的寧靜,待上半小時,心已經完全放松,就會回到圖書館繼續與試卷浴血奮戰。
這一戰在今年六月終于告捷,我回到一年未歸的家中(寒假未回家),猶如一位意氣風發的將軍凱旋而歸,雖然未知成績如何但一年的磨礪,我的心已變得無比強大。
而如今的我也開始理解陳果教授在《好的孤獨》中定義:孤獨是由自我思想的豐富性而帶來的對獨處的近乎貪婪的偏好與享受,那是一種對自我充實飽滿的精神生活的不緊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嫻靜而從容。
我無比感謝高四給與我的成長,它使我變成熟,也將無畏以后生活的挫折!
最后能挺過高四的朋友們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