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說:
行李是負擔(dān)
你的背包
載滿紀(jì)念品和患難
讓我走得……好緩慢
行李是新的旅行
舊的相框
前任送的香水
往日生活的絲絲氣味
打包裝箱……帶到下一個落腳地
行李是笨拙的愛
后山的金桔
祖母的煎炸糍粑
不體面,卻是家人的所有
魚說:
說起行李,肯定忘不了每次回家前的爸媽的嘮叨。他倆的臺詞各擔(dān)其職,并且近乎萬年不變。
老爸:回家少帶點東西,不要給家里帶特產(chǎn),吃的什么的。輕輕松松最好背個包就回來了。
老媽:啊呀,快回來了吧,少帶點東西回來啊,睡衣什么的不要帶了,家里都有的,衣服帶上換洗的兩三身就好了,路上麻煩,少帶點東西。書你也少帶點吧等等。
一般回答都是,哦,哦,哦,我知道了。
自認為每次回家自己都是盡量精簡裝備,畢竟也怕麻煩,那天和室友說起這事,自己還說,比起那些化妝品護膚品就要裝半個箱子的姑娘來說,爸媽是不知道他們的女兒已經(jīng)夠簡單的了。
上一次和老媽通電話,她再一次重復(fù)那一段行李囑咐時,我實在是有點失去耐心地和她說,我知道了,你都說了多少遍了,我平時都不會帶太多東西回去的啊,書我回去要看的呀。自己心里還嘀咕著,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這點事情自己還不知道怎么做嘛,總是一副不放心自己辦事的樣子。出來上學(xué)這么多年,我都習(xí)慣了,她怎么還沒習(xí)慣。想來她也聽出了自己稍稍的不耐煩,淡淡地說,哦,那你自己看吧。
事后想想,又會有點后悔,這種事情,嗯啊,哦啊的應(yīng)著就好了。
父母的嘮叨就像是平日里的家常便飯,做之前不假思索地就知道該準(zhǔn)備點什么。這種叮嚀已經(jīng)有了慣性,即使沒什么意義,但還是要說一遍,也許等到我25歲,30歲再從外鄉(xiāng)回家時,他們還是會說一樣的話。
就像,離家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嫌自己的行李箱大,而是反復(fù)問著,還缺什么嗎?還需要帶什么回學(xué)校嗎?這個要嗎?那個要嗎?一不小心裝滿一箱后,又會過來拎拎箱子,哎呦,重不重啊,你拎不拎得動啊?
然后回答依舊是大同小異,嗯嗯,沒關(guān)系,不用了,拎得動。
從一個地點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地點,這期間父母總希望你能輕松點,再輕松點。
無論行李的大小與輕重,最重要的是抵達。
想起來吳克羣的一首老歌,《家的名字》,MV中他背著黑色的雙肩包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著:
“家的路在前方,多遠別去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