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旗袍展風韻,美人美景美蓋州
——記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背后的故事
說起旗袍,你會想到什么?是民國時期女作家張愛玲筆下的上海老街,還是電影《滾滾紅塵》中張曼玉、林青霞的風姿綽約?一襲旗袍展風韻,不知承載了多少女子的復古情懷。
蓋州,具有24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古樸滄桑的鐘鼓樓、斑駁的古街石板、久遠的青磚黛瓦……鮮為人知的是,這部“圈粉”無數的影片曾在蓋州古城取景,在其華彩迭出的故事情節中留下了悠悠的蓋州古城影像。而具有悠久歷史和濃郁風貌的蓋州古城,也為這部經典影片大大增色。
旗袍,作為中國婦女的傳統服飾,有著女性國服之美譽,是文物、文化、文明的載體,是華夏民族服飾中最璀璨的篇章,讓美女如陽光般明媚,充滿生命活力,閃閃發光。女士著一襲旗袍,雍容典雅,儀態萬千,盡顯東方女性含蓄溫柔與矜持之美。
在蓋州有這樣一群人,她們因為愛旗袍而相識,因為弘揚傳統文化而相知。她們用旗袍文化為幸福咸寧添彩,為古城蓋州構織出一幅幅深邃唯美的畫面。
9月13日,記者一行走近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感受她們的“旗袍”情結。
圓夢旗袍情結
“團扇手柄握穩,步子不要太硬,柔一點……”說話的是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的會長何文霞。9月13日下午,她正帶領20余位旗袍女子聚集在市煙草公司二樓的排練場地,為接下來的演出做準備。
記者注意到,表演者們的服裝款式統一,精致卻不花哨。“衣服和人一樣,做的一般,精氣神都丟掉的。”現年57歲的何文霞介紹,協會的旗袍制作標準嚴謹,哪怕只是彩排,表演者們都要先一絲不茍梳妝好,指甲齊整,服裝度身定制。
一塊錦緞,裁得國色天香,團扇輕搖,增添幾許婉約風情……身著旗袍的麗人們,演繹著舞蹈、走秀、朗誦等節目,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說起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還得從蓋州市旗袍文化藝術協會會長何文霞說起。何文霞是土生土長的蓋州人,從小喜歡古典文化,不僅迷戀電影中的旗袍,還癡迷閱讀有關旗袍的書籍,對旗袍的相關文化都會格外關注。
近年來,何文霞了解身邊的很多朋友對旗袍文化也產生了興趣。“為何不組建一支旗袍表演隊,讓這些愛美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展現自己,同時傳播旗袍文化呢?”2017年,何文霞等旗袍愛好者開始了旗袍文化藝術協會的籌備工作,僅僅幾個月的時間,籌備中的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就擁有了300多名會員。2017年5月,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正式成立,并舉辦了精彩的表演。姐妹佳麗們邁著自信的步伐,展示溫婉、知性和多姿的女性之美,給蓋州群眾們帶來一場旗袍文化的盛宴。
提及會長何文霞,姐妹們更是有有感而發。首先,她要求我們大家從形象做起。一個連自己的形象都管理不好的女人,又何談成功呢?抱著這樣的想法,大家在儀容儀表上做足了功課,開始關注美的事物,培養自己感知美的能力。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時,也會讓自己變得美麗,漸漸地,大家身邊的一切也不知不覺變得美麗起來。
機緣巧合,姐妹們遇見了旗袍,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用席慕蓉的話來形容,大概就是“我已無詩,世間也再無飛花,無細雨。”那種沉靜而克制的美麗,那種低調而不耀眼的氣質,那種輕盈,那種纖柔,一切都讓她著迷。旗袍就像她生命中的一個知己,一個情人,兜兜轉轉,總算遇見,但只要來了,就不算晚。
“以旗袍為始,做優雅女人”,這是旗袍會的宗旨,也是何文霞的初心,她希望和一群喜歡旗袍的姐妹,由外而內提升自己,從自己做起,傳承東方旗袍文化。
遇見更美自我
“參加協會的活動,已成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排練不僅是為了展現旗袍的魅力,更是為了使更多的女性從紛繁復雜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做回自己,為自己而活。展現平時掩藏在柴米油鹽背后的美,讓平凡生活因旗袍而燦若朝霞,讓旗袍烘托出蓋州女子的東方神韻,讓搖曳著的旗袍勾勒出蓋州女子的精致與美。
市旗袍協會成員于敬芝說:“旗袍是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能表現出中華女性溫柔、端莊的性情與氣質。我們希望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出,把女性溫柔賢淑的美與旗袍服飾的優雅完美地結合起來,喚醒更多熱愛生活的女性以旗袍修煉氣質、提升品位。”
蓋州人歷來注重禮儀穿著打扮。截止到目前,正式會員發展到300余人,業余“粉絲”更達到1000余人。年齡最小的42歲,最大的70歲。她們說:“是旗袍協會,讓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其中,有的姐妹退休前是一名機關干部,年輕時非常愛美,在單位也總是最“潮”的代表。退休后,她一度非常低落:“接觸社會的機會少,以后就圍著客廳灶臺轉了,高跟鞋、裙子都收了起來。”2017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她們接觸了旗袍文化,并漸漸地產生了興趣。她們步履輕盈,昂首挺胸,優雅中透出自信,矜持中折射柔和,讓女性的傳統內斂與旗袍風格相得益彰,極富感染力。大家通過旗袍服飾展示不同年齡段女性的青春之美、熱烈之美、成熟之美、厚重之美,塑造優雅女性,充分展現新時期里蓋州旗袍女子積極、健康、美麗、陽光向上的精神風貌。
傳遞至真至善
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成立以來,先后組織參加了興隆大家庭“七夕中國情人節”、北海莊園旗袍繡及多場公益性演出。每次活動,會員們優美的服飾、端莊的儀表、飄逸的臺步,都贏得了觀眾的好評。
于莉,一個愛穿旗袍的現代女性。無論大小場合,見到的她,總是穿著一襲旗袍,或白底落梅,或黑底綴紅,或藍底飄鳳,或棉麻山水,或素雅,或端莊,或華貴,或質樸,一舉手一投足都頗顯風姿,有一種淡然的美,她把旗袍流動的神韻演繹得淋漓盡致。
于莉介紹說:穿旗袍,不是身份的要求,也不是工作使然,而是源于她發自心底的對于旗袍的熱愛。心態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只要有良好的心態,你就能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精神打起來,好運自然來。演出聽起來惹人羨慕,實際卻是“苦差事”,活動不單單是穿上旗袍走臺步這么簡單。沒有訓練場地,大家四處“化緣”;沒有油紙傘、白絨扇,旗袍愛好者自掏腰包;雖然面臨工作緊、家務多,訓練場地遠等問題,但沒有人抱怨,大家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哪怕腳被高腳鞋打起了血泡,也堅持訓練,每次的走秀訓練,人數都會保持在30人以上。只有用真心、用愛、用人格去面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何文霞深情地說,“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旨在傳承國粹、展現東方美,提升蓋州婦女的素質和幸福感。旗袍美麗了生活,也促使旗袍麗人們內外兼修,接下來,協會將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題沙龍活動、T臺秀和愛心公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并表示全力以赴共同將旗袍之美與蓋州旅游文化之美緊密融合,向社會進行充分宣傳和展示,擦亮蓋州市旗袍文化藝術協會品牌;品質提高了,旗袍穿在身上,人的氣質就會自然升華。平凡的小事做得多了,加起來也就不平凡了;靈動的旗袍,優雅的姿態,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當所有這些融匯在一起,就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和一群姐妹優雅的變老,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如今,蓋州旗袍文化藝術協會已經樹立起了一個正能量的群體形象,旗袍麗人成為蓋州靚麗的女性名片,成為美與雅、愛與善的化身。
記者于學忠 溫馨
責任編輯:吳萍萍 王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