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很容易被遺忘,卻又很難被徹底遺忘。在那些迷亂的夜晚,正當一批批外來的酒徒在沙丘上狂歡喧囂的時候,他們腳下,沙丘寂寞一嘆,冷然露出某個歷史大器的殘角,似乎在提醒著他們,這是什么地方。”
“一連串無可超越的絕境,一重重無與倫比的壯美,一系列無法復制的偉大。包圍著你,征服著你,粉碎著你,又收納著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卻是另一個你”
《文化苦旅》
西域,被絲綢之路所寵愛,入眼的盡是漫漫黃沙。而作者的目光從未定格在景物之上,而是透過景物,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這些自然景觀背后所沉淀的文化之中,體現出了一種疏通天地古今的歷史感和滄桑感,飽含著深切的民族和文化的憂患意識,然后將這股從心而發的情感,慢慢傾注于筆尖。
喀什,它不是歷史的聯通者,而是歷史的見證者與掩埋者,它就在那里靜默著,用厚厚的黃沙,吸引著來賞大漠的游客,但是他更希望遇見的是珍視它每一個細微角落的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渴望著他們的雙手拂過一隅殘器,虔誠而又貪婪地細賞那些絲綢之路中留下來的勇敢與堅韌。
喀什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向富有的商貿之路,還是一條集散了精神文化的道路,它有著獨有的氣場,讓那些遠途者望而止步,卻讓攝影者為之瘋狂。它吞噬著你的靈魂,卻不斷傾注著民族的大氣和歷史的澎湃,讓你在那茫茫大漠之中,迷失了自己,卻又找回了一個新的,另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