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宇
還記得在我高一那年,父親送給我的第一本哲思類書籍《智者生存》,每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幾個經典小故事概括出人生哲理,我沉醉于作者對經典的引用和精辟的總結。
不同于閱讀的高考作文書籍,不同于翻看的雜志、報刊。書它承載著歷史的年華,看書是每一個人除了睡覺外花費時間最長的事情。
但如果你花費時間去看書反而沒什么收獲,是最不明智的選擇。別著急,推薦一本上周通過碎片時間我所學習的[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所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是一種能力,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隨著年齡情感的增長,每個人的理解力都在顯著變化。讓信息更好地傳達是作者的能力,而在閱讀過程中讓信息更好地接收是自我的能力。
越主動地去閱讀,效果就會更好。越挖深地去閱讀,心靈就會升華。
?閱讀是一門藝術,源于生活卻豐富于生活。清晨在公園看晨報、喝茶時翻翻雜志、飯后讀一些經典著作,辯證地看待文字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判斷力。
在這里,作者給閱讀下了一個定義“真正的閱讀是通過獨自死磕文字,讓理解力逐漸變強而達到自我提升的過程?!?/p>
對于文字的認真推敲是對文化的欣賞,更是對作者的一份尊敬。
閱讀是一種自發學習的過程,通過思考、分析、想象、類比把書變成我們一生相伴的老師。
?閱讀的四個境界:
第一,基礎閱讀。
能夠認識字,明白作者講的是什么。
第二,檢視閱讀。
用最少的時間,了解這本書在說什么。
在本書中,作者把檢視閱讀共分為了兩種:“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和“粗淺的閱讀”。
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用最少的時間尋找這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粗淺的閱讀,不停頓,哪怕讀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直接忽略掉,把重點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第三,分析閱讀。
把一本書吃透,但不一定所有的書都要精讀。
在這個大眾創新創業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天使投資”的流程,來學習“閱讀”這件事,因為它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天使投資人的投資流程與規則:
1.不同項目的投資邏輯不一樣,投資的第一步是對項目做好分類。
2.接觸項目之后就需要仔細研讀商業計劃書,首先了解這個項目究竟是在做什么,其次找到該項目的商業模式,并推演該流程是否流暢,最后評價這個項目究竟解決了什么需求,并判斷這個需求是否為真實需求。
3.接著投資人還需要把創業者約出來面談,關于商業計劃書中的核心點,需要確認雙方的理解是否一致。
4.如果項目進行順利并達成了投資意向,投資人還需要對這個公司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5.等到投資環節已經完成,還需要不斷地與創業者進行密切溝通,確定項目進展。
同樣的按照以上的流程把它運用到“閱讀”上,你會發現我們要對選擇的書進行分類。首先了解這本書講得是什么,探求自己的思想能與作者產生碰撞,然后抓住核心論點看能否達成共識,最后不斷地閱讀書籍,不斷地攝取知識。
面對不同類型的書,閱讀方法就會完全不同。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是:我們最好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越早知道越好,在明確任務的同時更好地節約時間。
實用類的書就是在教你該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做些什么。理論類的書重點在于傳播知識,主要陳述“什么是什么”。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骨架,書也一樣。分析閱讀的第二個規則:能夠概括出一個具有下定義的句子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你要盡量簡短地說出整本書的內容是什么,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分析閱讀的第三個規則是: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出來,并說明他們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的。有一個完善的構架對于讀者來說是很重要的,通常我也會通過思維導航圖梳理我閱讀、寫作的內容。
分析閱讀的第四個規則: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者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分析閱讀的第五個規則:找出重要的單字,并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我們一般會在書中將一些重要的字標注出來或反復強調,當然還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比較上下文來推敲這些重要的單字,直到你確認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國考題中的選詞填空就正中靶心。
分析閱讀的第六個規則: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國考題中已閱讀一段話讓你選擇正確的主旨句。
分析閱讀的第七個規則是:從相關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礎論述。這是最難的,但也可以找出書中說明重要論述的段落。
分析閱讀的第八個規則:找出作者的解答。國考題已分析出題思路為優先選擇,分析老師所要考察的要點。分析正確得分就高一些,分析錯誤就成了跑題。依據作者的觀點論述文章,并合理加入自己的思想這就是申論之道。
分析閱讀的第九個規則:當你都沒有明白作者在說什么時,也就沒有資格去評判。對于一本書有1000個人讀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這就需要大家公平公正的看待問題。
分析閱讀的第十個規則: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
分析閱讀的第十一個規則: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做任何評判前,都要找到理論依據。在閱讀書籍的同時,學會做人是最關鍵的。
把分析閱讀的前八個規則運用到國考中你會發現:你需要在試卷中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并對考試材料進行大致分類。哪個是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論述的?剩下的問題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理論性的我需要作答時引用,哪些又是實用性的摘錄在最后的大作文中。
完成了分析閱讀的所有規則,但是作者也強調了這些規則是理想化的,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用這種方法去讀每一本書。無論如何,這些規則只是衡量閱讀層次的理想標準。若你是一個好讀者,就應該發掘潛力達到你能夠達到的閱讀層次。
第四,比較閱讀。
以一本看一系列,類比提升閱讀能力。
作者在對主動閱讀的定義是: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書中給出了閱讀者需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1)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說什么?(2)作者在細節上說了什么?(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和你有什么關系?
你需要找到這本書/這篇文章的主題以及從屬的關鍵議題。需要了解作者自己所表達的個人觀點。結合實際論證觀點是否正確,我們可以以筆記的形式來對待這些問題,你需要把答案寫出來。
?閱讀實用型的書
其實分辨一本書是心靈雞湯還是好的實用類書籍,方法很簡單:檢查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可執行的,并且效果可檢驗的方法。
在簡書一篇好的實用型文章,“工具癖”的作者會用詳細的理論支撐他提出的觀點,而不是由一個個“我有一個朋友”類似的特殊案例,來論證他想教會人們的普遍性規則。
任何一本實用型書籍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實際的問題只能靠行動來解決。唯有行動能解決問題,不去改變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
?閱讀想象文學
作者重點強調了兩個不要:
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
二、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
在你閱讀的過程中,你的腦海里就有了豐富的畫面。就像我認為的:寫作、畫畫、電影都是相通的,讀一本小說就像在看一部電影。要寫一本小說,就是在紙上記錄你腦海里所構建的任何畫面,細節都不容忽視。
?閱讀小說
作者提出了一個方法:快速并且全心全意地讀,可能讀到后面內容或許可以解決你前面的疑問。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要做的,就是不要太在意暫時的疑問,放下心慢慢讀下去,自然會車到山前必有路。
?閱讀史詩、戲劇
閱讀史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你需要定一個長期的計劃。如何克服語言的障礙,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堅持下去。
作者認為:戲劇的閱讀與小說相比,需要我們運用更多的想象力,要假裝看到演出的實景。
?閱讀抒情詩
作者認為:閱讀抒情詩的第一個規則是要一口氣讀完,不論你覺得自己懂不懂。第二個規則是重讀一遍,并且大聲讀出來。
作者強調,閱讀抒情詩時,我們不必去過多了解作者和歷史背景,了解一首詩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地去讀它。
?閱讀歷史書
我很喜歡讀歷史書,畢竟我想知道我們的過去有怎樣的歷史,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讀史使人明智,史書通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它可以記錄卓越的戰績、輝煌,也可以把不美的事情沉溺在風沙歲月里。
我們讀歷史無外乎是想明白真正發生過什么,通過歷史對現在和未來有何意義。我們要帶著思想去讀,不僅僅把它當成一本故事書。
?閱讀傳記、新聞
作者把傳記分為兩類,一是定案本,是為一個人的一生作詳盡完整的學術性報告,而且只能為已經去世的人書寫;二是授權本,這種傳記通常由主人公信任的人來書寫。三是自傳,自己書寫人生百態。
閱讀時要保持自己的主觀意識,多帶一些疑問去讀。畢竟每個人的認知能力不同、喜好不同,個人所帶的情感就不一樣,對于人物就褒貶不一。
閱讀新聞時作者強調一定要擦亮雙眼,就拿現在來說獲取新聞的方式最便捷就是在手機中看各式各樣的新聞,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報道的真實性就人云亦云的幫著傳播,反而自己會吃虧。
現在我們要多渠道的看新聞,多從不同媒體處核實事件的真實性。做到有主見的閱讀新聞,關心國家大事。
?閱讀科學、數學書
能夠閱讀科學和數學著作或者論文的人,基本都是從業人員。慶幸的是,科學家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為大眾生產優秀的科普讀物,使普通人也能了解到科學領域的知識。
我們雖不懂那么多的科學知識,但當別人談論起一些宇宙最基本的知識,你知道一些就不會像聽天書一樣的感覺無聊。科學技術是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主動力,我們更要有人文素養、大國意識,為中國崛起而讀書。
因為我自己大學就是數學專業,數學一開始接觸你會感覺枯燥無味、怎么那么難理解。畢竟抽象就是數學最顯著的特點,但當你學習了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就會站在比高中數學的立場上看待以往所學的定理、公理。
你會感嘆原來一個定理的論證需要幾位數學家的努力、幾個世紀的時間去琢磨、最終呈現的也是兩三頁密密麻麻的論證過程。
在最后你會發現數學的樂趣是在于,通過從小到大對數學的學習方法建立起的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潛移默化地指導、影響著你對于每件事的理解。數學雖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只要它與別的學科所聯系就會有巨大的潛力。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數學就好比互聯網它通過和其它領域的結合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價值,自己卻默默無聞的奉獻著。
?閱讀哲學書
一般人們會覺得哲學遙不可及,以致于我初中同學考到北大的哲學系是多么感嘆他的思維能力。記得看了他的說說和同學留言都是已哲學的角度論證現實問題。大聲感嘆:學霸的世界,我們真的不懂!
哲學思考的問題是最接近現實生活的,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以后到哪里去?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道德?只不過,當哲學家們一討論起來,它們就變得“聽不懂”了,這時它才變得“遠離生活”。
作者認為:閱讀哲學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積極主動地思考,像哲學家一樣論證你的觀點。
我曾讀過《蘇菲的世界》,是因為我高中同桌的推薦。這本書就是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
我感嘆哲學的魅力,感嘆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當我站在巨人的腳下,我才發現自己的高傲是多么渺小。
?主題閱讀
對一個特定問題,尋找大量的證據去分析它,因此主題閱讀涉及的書目通常不止一本。
比如大四下學期我們面對的畢業論文,就是主題閱讀的例子。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目或文獻,已其為支撐點撰寫自己的論文。
作者認為在主題閱讀時,首先出現的困難是如何確定你的主題。
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找到相關章節、構建你自己的術語體系、厘清需要解答的問題、界定和確認議題、分析討論。
另外作者還強調了兩個要點:保持客觀立場、有效使用主題工具書。
?閱讀的目的和意義
作者在結尾寫道:
如果你閱讀的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
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我們不反對娛樂化的閱讀,但是要強調的是這類書無法讓你增進閱讀的技巧,讓你的心智真正得到成長。
我們讀書就應該多讀經典的好書,反反復復地讀一遍遍領略讀書的真諦。
讀書源于興趣,源于自己的追求,源于對國家的關心,源于生命的探索。
對于國考中行測的理解:就是在有效的考試時間內通過閱讀題目,完成準確篤定的選項。
對于國考中申論的理解:在給定的長篇材料里,快速尋找關鍵性的詞句完成作答。
最后送給11月即將參加國考的莘莘學子,德國作家克里斯蒂安·格呂寧的《快速閱讀》所介紹的技巧,祝愿他們在考試中能夠學會“舍與得”、付出與收獲成正比。
如何快速閱讀?1.借助手指,指尖指著要讀的地方讀,通過強行地提高手指的移動速度來提高閱讀速度。2.連續閱讀,用筆進行標記。把重點的勾勒出來,方便快速查看。3.再次閱讀這些你標記的內容,把手指的移動速度加快,專心致志的走進去。4.在檢查時,重復上述的操作用時更短。
孟宇,一個90后數學學生,勵志成為斜杠青年。
祝愿自己國考之路揚帆起航,駛向成功的彼岸。
你的每一個??,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