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木化石復活記】
無懼飆風,如濤狂掃高標木。魂驚魄動入陰曹,不見林幽谷。黑水悠悠何處?更那堪,身如朝露。億年苦盼, 新柯抽芽,月兒重吐。
滿目凄涼,恍惚鐘磬聲迎曙。新愁舊恨已千疊,哪覓人相訴?心鐵年輪難數。等一回、怦然心路。風來影靜,宇宙歸人,多情寄處。
看到植物園內億年的化石上長出了嫩綠的樹苗,不禁讓人稱奇,也不禁讓人想起了重拾愛情的人。確實,即便當時是如濤狂掃的飆風都不懼的“高標木”,卻因為驚天動地大變動,比如本該是熱火朝天的感情卻剎那間飛灰湮滅。這便是“魂驚魄動入陰曹,不見林幽谷”的化石木。
其實《一個人到兩個人》這本心理小冊子便提到同樣面對失戀,為何有的人能快速復原,有些人卻像我們的木化石一樣經過“心鐵年輪難數”的“億年苦盼”才盼來“新柯(枝條)抽芽”,才讓自己那曾如鐵板一般冰冷的心慢慢復蘇,也才迎來愛情的綠苗?
其實,“這和人是否堅強無關,關鍵因素在于你是否有足夠的自我同情(Self Compassion)”,其中包括如下三方面:
1.自我友善(Self Kindness):對自己寬容,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不過分地懲罰自己。
2.意識到自己的經歷是人類的普遍經歷(Shared humanity)。
3.正念(Mindfulness):擁有情感上的平靜,避免長時間陷入痛苦情感中無法自拔。
對于我們的木化石來說,生活在“黑水悠悠”、“滿目凄涼”之地,仿佛被打入地牢的生活,何時才是盡頭?他只能不斷地反芻“新愁舊恨已千疊,哪覓人相訴?”這便是正念缺乏的表現,也可以說是自我實施的一種心靈懲罰。
可是一旦認識到這世上并不是自己一個人過著如此悲慘的單身生活,則有可能突然感悟到人非完人,有得有失本來就是正常的事情而“恍惚鐘磬聲迎曙”而慢慢讓沉睡的心蘇醒過來。
是的,一旦認識到這三點,我們的木化石開始享受“風來影靜”的安寧,并迎來“怦然心路”的愛情之旅。
愿每位曾經在愛情上受到傷害的人都能成為愛情世界的“宇宙歸人”,能找到一份圓滿的“多情寄處”!
備注:
1、此詩押中華新韻。按周邦彥的《燭影搖紅?芳臉勻紅》填詞
2、圖攝自深圳仙湖植物園。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啟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仿古詩詞的魅力所在。
5、以詩詞言志,以詩詞寫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
6、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后,它們仍會忠實地完成這個使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