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法國作家加繆的作品,因為他的《局外人》寫得太好了,被kindle推薦來看了這本荒誕主義代表作《鼠疫》。
這本書講的是一座叫奧蘭的城市,突發(fā)鼠疫,人民從無知到恐懼,城市從自由到封城再到解封這個過程中的事情。其中以醫(yī)生和自愿者的角度,記錄了當時的事情。盡管人們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絕望與痛苦,但希望還是會來的,一切都會回歸美好的。
在經歷了新冠的這兩年生活里,見證過武漢從封城到解封,見證了很多親人的生離死別,體會了漫長的隔離期,那種無助和害怕…再來看鼠疫,竟然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主人公的很多情緒我似乎都能感同身受。
作者主要以醫(yī)生里厄和志愿者塔魯的角度在寫這本書,寫了人民真實的心理變化。一開始大量老鼠死亡,不信是鼠疫,也不重視。直到死亡人數有點多,直到報紙也開始報道,直到政府宣布封城,直到眼看著親人離開,來不及告別,直到看著那座城市一天天失去活力……他們才慢慢地,一步一步加深恐懼,一步一步絕望,也越來越麻木,直到最后臨近解封,才看到希望!
醫(yī)生里厄,每天去很多病人家,確定他們是否是鼠疫,如果是就隔離,剛開始基本上也沒辦法救治病人。他無可奈何,見多了生離死別,也越來越麻木。
而塔魯,一個充滿英雄主義的自愿者。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城市的環(huán)境,想更多的幫助病人,想努力為鼠疫期間恐慌的人們做點實事。他這個人物設定特別棒,因為他的英雄主義情懷是有根據的。他的父親,一個大法官,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有很大的權利,備受尊重。可是,他的父親卻迷失了,迷失在殺戮中,迷失在權利中。他為能判別人死刑,主持正義而無比驕傲。可是,別人一定是該死嗎?他的心里已經沒有了同理心,活得麻木,活得冷血。而塔魯想過不一樣的生活,他想更好的幫助生命找到意義,他希望自己能熱愛每一個個體,所以,他想成為英雄。在抗擊鼠疫的過程中,他組織志愿者積極開展幫助行動,他陪伴里厄醫(yī)生沖在鼠疫的第一線。
但不幸的是,在城市解封的前夕,他感染了鼠疫,在人們歡慶自由的時刻,他被病魔帶走了!但是,他的善心,他的大愛,讓他做到了,成為一個關愛生命的英雄。
還有一個人也很出彩,朗貝爾,一個在鼠疫初始,害怕不已,千方百計想逃出城見愛人的記者。在他經過了無數的努力,終于可以出城的時候,他放棄了那個獨自逃生的機會。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志愿者,為這種城市盡力,為城市里受苦的人們服務。
這些平凡卻閃著光的人,是沖在一線,不顧安危的醫(yī)護人員,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志愿者,是心系城市,盡著綿薄之力卻又無限愛心的小人物,是自愿配合防疫工作,也帶著希望的普通老百姓。是無數人的努力,才讓新冠防疫做得這么好,讓我們面對疫情,不懼更有力量。
作者說,鼠疫桿菌永遠不會滅絕,總有一天,它會卷土重來,讓人們重新吸取經驗。
作者似乎透露著不安,因為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二戰(zhàn)期間,作者借鼠疫隱喻法西斯,它給人民帶去了死亡和絕望。借城市的解封,鼠疫的消失隱喻世界會回歸和平,人們會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借鼠疫桿菌來表達對戰(zhàn)爭的不安,祈禱和平。
作者獲得諾貝爾獎,在于他的大格局,創(chuàng)作中,寫人類命運,歌頌抗議與大愛,贊揚絕望中的奮斗,期待美好的明天。作品很棒,讀起來有力量,我相信這就是作者希望的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