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根本目的:基因的復制和傳播
衍生的手段:聯想機制——>系統1(系統1的本能反應,都是為了活下去進化而成的)
聯想機制:把已經發生的事情(無論原因)進行聯系,并激發認知、生理、情緒上的瞬間、同時反應
反應目的: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判斷方式:驚訝程度)
我們一直將情緒和情感混為一談,作為一個統一的心理過程來討論。
情緒和情感的區別:
但從產生的基礎和特征表現上來看,二者有所區別。 首先,情緒出現較早,多與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聯系;情感出現較晚,多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嬰兒一生下來,就有哭、笑等情緒表現,而且多與食物、水、溫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關;情感是在幼兒時期,隨著心智的成熟和社會認知的發展而產生的,多與求知、交往、藝術陶冶、人生追求等社會性需要有關。因此,情緒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但情感只有人才會有。 其次,情緒具有情境性和暫時性;情感則具有深刻性和穩定性。情緒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隨著場合的改變和人、事的轉換而變化。所以,有的人情緒表現常會喜怒無常,很難持久。情感可以說是在多次情緒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的態度體驗,如對一個人的愛、同情、關心、尊敬等,可能是一生不變的。因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為人的個性和道德品質評價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緒具有沖動性和明顯的外部表現;情感則比較內隱。人在情緒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興時手舞足蹈,郁悶時垂頭喪氣,憤怒時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內心的體驗,深沉而且久遠,不輕易流露出來。
反思:
我這今天一大早倒是5點也起來了,等共讀結束,我才發現我腦子是一片空白,就是盜跖網絡了,網絡倒是搞好了。
我在共讀的時候完全可以先和老師保持一致認真共讀,完成之后在設置網絡。
其實自己心里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可行動上就是去干不重要的事情,以后要是出現類似的事情,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要不早起兩小時沒有任何的收獲那還不如睡大覺,既然不愿意睡懶覺,就把最好的時間用在最關鍵的事情上。
為了能夠跟上思路,在老師開始講解的時候,要在幕布做記錄。另外,尤其在和老師共讀的時候,試著梳理出思路,并找出不懂的地方,注意在講解的時候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