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點說,不總結不反思就很難有計劃有方向。這樣的人生,到頭來很可能只是一場不明所以的瞎轉悠。
如此看來,不反思的代價其實很深刻很嚇人,本應“觸目驚心”。可偏偏這個世界上又有太多不反思、瞎轉悠、虛擲光陰的人——看看那些靠無營養的娛樂節目來殺時間的年輕人(kill time),靠插科打諢喝酒八卦來混日子的中年人(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叫《發臭的中年人》,沒錯,這樣的人用“發臭”來形容,挺合適)。他們的數量如此之多,分布如此之廣,以至于很多人錯誤地以為這就是人生本該有的樣子,以至于即使“觸目”,也難以往心里去,更不要說“驚心”了。
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基本上也處于由一個無聊的年輕人向發臭的中年人過渡的階段。雖然中間穿插了工作上的重大變化,和偶爾還算快速的成長,但究竟算來,那也只是因應環境做出的被動舉措,并非朝著某個既定方向的主動選擇。因此充其量算是在瞎轉悠中碰巧轉到了風景還算不錯的地方。而大部分的時間,對自己所置身的世界、行業、領域,甚至關系,都是盲目無知的,自然會錯過很多機會——我敢說一定還有什么機會,是被我錯過了,而到現在還不自知的。
這種無知,源于“無思”,純屬活該。
(今天正式開始“每日反思運動”,作為第一篇,先說說不反思的代價,以做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