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③,奉藏者少。
【翻譯】
秋季的三個月,謂之容平,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人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這就是適應秋令的特點而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
若違逆了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使提供給冬藏之氣的條件不足,冬天就要發生飧泄病。
【感悟】
1、秋天在五行中,對應是“金”,固有“金秋”的說法。但不是金色的秋天的意思,金的屬性:收斂、肅降、性涼,生水、克木。
2、秋天天氣轉涼、空氣變得越來越燥,自然界這個時候就會提供大量的水果,供人們品嘗,正好潤燥。秋天是吃水果的季節。水果中最好是白色的梨子,白色對應的肺,梨子潤燥最佳。
3、春天萬物生發,正是干事業勵志的時候。到了秋天人應該收斂,保持神志平和,不要像春天時候的意氣風發。在東北,這個時候種地,即使你再能干,也不會有好的收成,因為你已經錯過了“天時”。
4、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天地一理,有白天的陽氣生長,就要有黑夜的陰氣蓄養。你白天拼命工作消耗身體,就必須晚上好好睡覺進行修復。四季也是這樣,春夏消耗物質,要生長,冬天就要收藏,否則明年春夏就沒有生長的物質基礎了。張介賓說“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此陽氣,以致秋冬多患瘧泄,此陰勝之為病也;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欲過熱,傷此陰氣,以致春夏多患火癥,此陽勝之為病也。”
5、我們從事CG的人,每天擺弄熟悉得計算機軟件,從事大量的腦力工作,對于天地之理,也應該知曉。
? ? ? ?不要與天地對抗,如果你想事事順,那么,你就按照天地的規律去走,你消耗的最少,最省勁,也就“順”了,也就走“字”了,也就趕“點”了。描述天地規律的書,就是《黃帝內經》,如果你只把她當做是一本醫學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本書“上可醫國,中可醫人,下可醫病”,她是一個“系統控制論”,一本包含哲理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