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上幼兒園啦!
盼望著,忐忑著,涼爽的秋風中迎來了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天集體生活——幼兒園開園啦!
沒有調整好作息的寧寶卻在我的一句耳邊輕喚中頓時醒來:“起床吧,今天我們去幼兒園哦”。也因為我的另一句話沒怎么吃早飯,“別吃太多,小心不舒服”。
昨天整理了一天的小書包又檢查一遍,換好新衣服,我和寧寶出發了。幼兒園有一周的家長陪園時間,雖說我身體鬧了好一段不舒服,這一天作為媽媽的我也絕不可能錯過。
一路上小風微涼,樹葉漸落,確有初秋的味道。寧寶爸爸護送我們到園,一路的叮囑與牽掛。寧爸差點出差杭州,推脫掉出差卻推脫不掉工作,不由分說自然由我上陣。
寧寶的興奮是顯而易見的,對她來說,幼兒園是個充滿快樂與神秘的新鮮園地,我們一直在引導她,而天性愛熱鬧的她自己本就向往著。
忐忑與放心
我的忐忑主要來自分班。寧寶分在一個新班級,新裝的家具,有些時間不用的小樓房,上下鋪。很年輕的老師。這些不定因素干擾著我,幾天來的心神不寧。
昨天開始我試著接受這一切。來之安之或許是我可以為寧寶做的第一個改變。而今天,我的心放回肚子了。因為,一切都如這初秋歲月,靜然安好。
被布置的很溫馨的臥室與娃娃家,安靜明亮的幾間教室、游戲間與閱讀室,經過短短幾天,真的不僅是幼兒園,也有了一絲家的感覺。放毛巾、杯子的小格子,排列齊整,一切井然有序。最令人擔心的上鋪卻展現出更加干凈的吸引力。一切的一切,都是它該有的樣貌,母親的焦慮與不安,該放下了。
寧寶置身這“小別墅”中,好奇地參觀起來,也迅速找到了貼有自己相片的杯子與毛巾。自己穿拖鞋、自己洗手擦手、自己喝水、自己歸位……在幼兒園的小集體中,寧寶一下子長大了,也讓我感嘆兒童的強大適應力,其實這一切并沒有提前被習慣和訓練好,而第一日她便可以一切自己來了。
自尊心與榮譽感大概是寧寶嘗試自己做的動力。自己的女兒自己最了解。寧寶平時最不愿意被別人落下,喜歡聽到鼓勵表揚,這是孩子的特質。
上午時光偶拾
1、晨圈
在輕柔的純音樂中,孩子與家長一起踩著白線走晨圈。有的孩子大叫大哭,有的家長連說帶笑,我和寧寶一起,隨著老師,靜默前行。寧寶一絲不茍地踩著晨圈的樣子很可愛,其他如她一般的孩子也令人動容。兒童靜下來的感覺仿佛他自己領悟到了什么。
2、自由的室內玩具時間
晨圈后,是開園第一天的室內自由活動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自主選擇玩具主題和房間。留在活動室的孩子拿出工作毯,擺好各自喜歡的玩具,各種積木、插板、磁力塊以及動物和人造型的擺件。
寧寶和幾個孩子則去了娃娃家——一個充滿女孩氣息的小屋。寧寶一眼搭上精致的粉色小梳妝臺,看到自己的“最愛”,她剛才的乖巧立刻消失,不管不顧地想占為己有。她推開坐在梳妝臺小椅子上的一個小男孩,一屁股坐了上去,開始擺弄梳妝臺上的各種“化妝品”和“飾品”,煞有介事地往臉上涂呀抹呀,還戴上“珠寶項鏈”和“鉆石發卡”。
我在一旁看的有點生氣,便過去勸導寧寶要懂得先來后到的秩序,但她絲毫不為所動。旁邊那男孩的媽媽大概覺得梳妝臺是女孩的玩具,理所應當讓給寧寶,一直跟我說沒關系。另一位媽媽提醒我不要干涉孩子之間處理問題的過程。我退了出來。
孩子進入一個新鮮又陌生的環境,要去適應,有時會偽裝。成人也會這樣。寧寶一般是開始時略顯拘謹而聽話,過后會暴露一些小自私與強迫癥。現在的寧寶大概對環境熟悉些了,啟動了慣常的“公用的中,我喜歡的就是我的,不問先后”思維,日常無形中還是嬌慣了她,一時半會也改不過來。
我與兩位媽媽探討男女孩愛好的不同。看了一點點兒童心理學的我為他們解釋了男孩喜歡梳妝臺的奧秘。
“這是孩子進入審美的敏感期了,對美的追求發展了,我們應該滿足他們,對美好的向往不分性別。”
“男孩和女孩都會有階段性的交叉男女心位,這是成長的規律,不必過度擔心。男孩子的陽剛之氣不會因為他現在玩了一會娃娃就消失,相反,他會通過參與異性的不同游戲發現自我的真正興趣,發現原來世界上有男女之分。”
娃娃家是孩子過家家的地方,搖椅、小沙發、毛絨玩具、裝飾品一應俱全。孩子們在這里扮演父母孩子的游戲再恰當不過。我能想象到那有趣的場景。
寧寶小心翼翼地將梳妝臺整理歸位,自己穿上室內鞋。這一切不用提醒,顯得順理成章。而她沒有動過的玩具,她也不給收拾。這又是為什么?
3、戶外玩耍時間
9:30——10:30,一個小時的戶外時間。親子排隊隨著老師由后院走進前院,簡單的叮囑后解散,由家長看好自己孩子。
玩瘋了。這是寧寶和大多數孩子的撒歡時間。有點像小動物。各種滑梯、攀巖、秋千、沙堡……寧寶如獲至寶,一個猛子扎進了快樂的海洋。但幼兒園孩子太多了,加上一百多位新生家長,場面有點混亂。
“小心點,看著腳底下”,“別搶,別推,危險啊”,“哎哎,寶兒你慢點跑,奶奶追不上你”,“喝水嗎,尿尿嗎”,這是事無巨細型的,家里的一套又回來了。也有鼓勵式的,“加油,大膽上,摔不到”,“爸爸看著你呢,別拍,你掉下來爸爸接住你”。
可憐天下父母心。陪園一周,讓我們有時間參與孩子的第一次,這又未嘗不是新父母們的第一次啊。陪園緩解了孩子的分離焦慮,更緩解了家長更大的分離焦慮。可我們終究是要放手的。孩子終歸要獨自面對這一切。我們要相信孩子,相信老師。
閱讀、兒歌時間,加餐時間。不一一詳述。
4、午餐
11:20,準時開飯。所有家長不準參與。孩子自己打飯,自己動手。
在家,寧寶很少自己吃,都是吃吃玩玩,免不了喂飯。每每說到這,寧寶就有一套說辭,“我上了幼兒園就自己吃了”。果真,她表現很好。
有幾個孩子打好飯愣著不吃,眼神在找媽媽。老師催他吃飯,他則說要老師喂。僵持中,還是媽媽親自上陣了。我想,大概如果沒有陪園,孩子還是會自己吃,他沒有可依賴的人了便要靠自己。
回家午睡
中午回家睡是個考驗。很多孩子午睡得晚,醒來也快5點了,下午不能去幼兒園。寧寶給力,第一天1點就睡了。下午順利來園。
我的經驗是,必須讓孩子有愿意去幼兒園的動力,她自己就會調整作息了。她愛幼兒園,就會為適應它努力準備。
簡單又短暫的下午
3點吃水果,接著是短暫的兒歌教唱,還有20分鐘的戶外。3:50加餐,吃完就放學了。
由于陪園階段在家午睡,下午的時光顯得短暫而寶貴。有的干脆下午不來,我們堅持來園,期望寧寶早日適應。
一切都還順利,我松了口氣。這時,小意外發生了。
先是一個孩子跑出媽媽視野,在秋千上摔了下來,大家聽到孩子哭聲才反應過來。后來是寧寶搶水龍頭與一個小女孩的沖突。
緣由是,寧寶這一天洗手都是用的那個紅色水龍頭,她以為那是她的。雷打不動地又想用。而已經有人在用了,她用手推了人家,嘴里還念念有詞,“這是我的,別的是你的,你去用別的”。小女孩哇的哭了。老師勸解寧寶給小女孩道歉,寧寶一副寧死不屈的表情,我再說她,她倒也委屈地哭起來。老師直說第一天沒關系,可我知道這是寧寶根深蒂固的觀念。
從她用餐和用物習慣來看,她的內在秩序感已經形成,不易改變,這就是:我喜歡的我才用,而我第一次用過的就是我以后要用的。這個東西或這個地方屬于我。
也許從開始她有這個傾向萌芽時就該制止??如今應該如何引導??正面說已經無效果。
幼兒園七大規則我講給她,但對她來說,小小的世界小小的我,有的規則她還不明白。我會配合幼兒園老師,努力引導寧寶,做個有愛心和秩序感的孩子。盡管必定一路荊棘。
結語:
寧寶的幼兒園生活第一日結束了,再去是下周一,或許我不能全程伴她,但我相信她的夢里有了幼兒園的影子,你看她夢里都在微笑。
愛孩子的老師因愛給予,愛孩子的幼兒園因愛教育,愛孩子的家長因愛放手。家園共建,為孩子撐起一方愛與自由的天空,走出有秩序感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