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三八節日,隨同事小妹妹們看了一場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內個...沒看的話還是關掉吧,我也是一個不喜歡劇透的人。
按理說屬狗的人對屬相可能會更偏愛一點點,可是自從小時候被狗攆過一次,再也對這種生物愛不起來。
直到老公給我講起頭養過的那只巴蒂,一只我未曾見過的小土狗,什么頭鉆拖鞋推著跑啊,什么看家護院極認真啊,甚至風流倜儻搞大同村狗狗的肚子啊,巴拉巴拉一堆事跡;看見他講的那么興高采烈,回味的那么意味深長,我真切的感受到,一只狗帶給一個人童年的愉悅和幸福感是人類朋友不可替代的。
至此,對狗狗還是蠻期待能擁有,但又不能接受他們與人類壽命的不匹配,依舊沒有下定決心去養。
還是說說電影吧
電影中第一只狗,貝利,跟隨主人伊森從童年走到青年,主人認識女友,他感受愛情,主人陪他玩耍,他感受親情,主人遭遇危險,他救了一家,主人遇到困難,他陪著傷心難過惋惜痛苦...直到死亡他還在擔心什么時候能讓主人開心起來,這讓我想起一個新聞,說有個人的狗在奄奄一息的時候他請來專家讀懂狗的語言,得到的答案卻是狗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主人。還有一個街拍小問答,采訪中百分之百的妹子選擇養了十年的狗而沒選男朋友,哈哈,人們都覺得狗更忠誠,超過男友的重要性。
安樂死之后轉世變為警犬,陪伴主人孤獨寂寞的同時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工作因素過多,讓她與主人之間似乎還有一些間隙;直到主人讓她睡在一張床上之后,心才靠的更近;最后也是為了救主人挨了槍子兒,主人抱著她痛哭流涕的瞬間,人性才得以解放感情才真正表露無疑,我也只能感嘆,感情需要表達并且需要行動落實,這樣猜不透你的心也能感受你實實在在的溫暖。
第三段轉世到了一個黑人女孩的身邊,經歷愛情親情和家庭的建立,互相能猜透彼此的心思,這個真的很難得,人與人之間都十分困難但是人與狗卻實現的這么精準。自然老去的那天也是主人能預感到的瞬間,就那樣撫摸著接受了殘酷的現實,也許最傷感的事莫過于預見傷感;不過,這一世也算是有收獲,最起碼單相思也罷陪伴了另外一只他鐘情的狗狗,他享受那種自娛自樂,確實有夠厚臉皮,而非常樂在其中。
最后一世轉到一個悲催的命運,但是正因為悲慘到被丟棄才有了更多自由和希望,他不停的走啊跑啊,跟隨記憶中的味道和意念居然找回第一世伊森的身邊,當然他已經變成一個爺爺輩兒。
可是他發現伊森依然單身,就設法根據自己留存的嗅覺尋找一個人,那就是伊森的初戀女友,已經變成一個外婆的角色啦,他根據傳遞的味道真的找到她了,并且根據自己的項圈指引她回到伊森身邊,當他們舉辦婚禮之后,狗狗好希望主人知道他就是曾經的那種狗狗靈魂,于是設法找到以前一直玩耍的橄欖球,用熟練的動作激起伊森的回憶……
到這里,算是一個靈魂不斷轉世的最棒的結局,狗狗在每一世都在竭盡全力的活著,愛惜主人,保護主人,幫助主人,感受主人,撫慰主人,陪伴主人,救助主人,他們做了所有自己能力范圍內所有能做到的事情,甚至不惜生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不養動物的我已經非常沖動的想養一個狗狗了,這其中的感動無法言喻。
狗狗全片都在使用第一人稱,顯得跟人類非常親近也很懂人類的語言,中間出現的站在狗狗角度的各種疑問也顯得那么自然和可愛;全片直到最后以狗的思維模式告訴人類,我要活在當下,是不是有點諷刺,連狗都明白的道理,人類卻在糾結和審視。
活在當下,聽起來好簡單的四個字,誰又能自得其中得奧秘。這四個字應該分兩層意思,眼界不能活在當下而行動必須活在當下,這就需要我們判斷,心態可以當下心境不能,努力可以當下能力不能,腳步可以當下步伐不能,知足可以當下滿足不能,活著,有太多活法,你會選擇怎樣的當下來活,決定了今后的精彩,決定了今后的層次,也決定了人生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