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一本令人糟心的小說《請問我是誰》作者是美國的利茲·考利。
故事的開篇是十三歲的安琪拉外出露營回來,家人、朋友都驚訝得掉了下巴,發現自己丟了三年的時光。家人們都說她已經十六歲了,她不認識鏡中的陌生打扮的自己,身上有很多奇怪的傷痕,左手無名指戴著一枚奇怪的銀戒,夜里有人幫她做作業,身穿黑色性感內衣,清晨醒來,桌上出現奇怪字體的信件,每晚地毯和搖椅被莫名其妙地移動,自己差一點用叉子殺死叔叔……
隨后父母帶她去看心理醫生,逐步揭開了這個奧秘,原來安琪拉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大腦分裂出了多個人格,告密者,小老婆,天使,女童軍,孤獨者,守門人,每個人格替她承載一部分創傷記憶,導致她本來的主人格安琪對傷害毫無記憶。
故事中的主人公遭遇十分坎坷,6歲被親叔叔侵犯,催生了告密者人格,13歲被陌生人綁架,催生了女童軍人格和小老婆人格,在森林小屋生子被綁架者帶走催生了孤獨者人格,在孤獨者的祈禱下終于誕生了一個保護者的角色:復仇天使人格。
故事的敘述方式很新穎,第三人稱中穿插著第二人稱的守門者人格觀察式敘述,看完很糟心。
首先安琪的父母在安琪小的時候對她關照不夠,將那么小的孩子交給叔叔照看,在漫長的七年里都沒發現孩子的異常。在安琪丟失后他們確實付出了精力尋找,但是終究放棄,選擇了再生一個孩子,在安琪回來的最初日子,他們感到震驚詫異,唯獨沒有喜悅。還有安琪的奶奶,在得知自己的小兒子侵犯了孫女之后,選擇了不相信孫女,不再搭理孫女。然后是安琪的好友,在安琪回歸后選擇的是爭風吃醋,落井下石,好在還有另外的好友陪伴。這一切不禁令人感慨,我們的生活像我們想象的一樣安全么?是不是和主人公一樣,一些危險和傷害就潛伏在身邊呢?
其次,書中描述的每一個人格都有獨立的感覺和經歷,以至于在主人公做出刪除或者融合多重人格的時候,讀者也會跟著難受,就好比殺死一個真人,讓其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人身安全是每個人關心的問題,在面臨危險的時候,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為了保護自己催生的獨立人格是否有繼續存在的權利呢?
再次,安琪在被綁架囚禁的三年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癥,一部分人格對綁架者產生了依賴,導致不愿意接納殺死綁架者的天使人格。而且最奇怪的是,催眠中與其他人格溝通也都在那間小木屋里進行。生命的韌性很奇特,為了避免傷害有時候甚至產生一些扭曲,那么記憶是完全可以被修改的吧?
在書中就表現為安琪的失憶,其實是對自己糟糕過往的一種不接納。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叫做DID,即人格的離解。因為人腦的構造十分精密,除了思考感知之外還可以自我保護。也許每個人都有離解現象,不過一般情況下表現并不明顯,大概因為我們通常的生活都很平淡幸福,頂多是網絡上和現實中狀態不太一樣,上班時和在家里形態完全不同而已。也說明我們的主人格足夠勇敢堅強,因為每一種分裂出來的人格都代表一種脆弱,其實是一種逃避的表現。
好在最后是個溫暖的結局,因為安琪的善良,愛,和力量,讓她得以幸存到最后,重新奪回對身體的控制,迎來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