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完《紙牌屋》有哪些觀后感?
【紙牌屋:攪局者】
大衛?芬奇是我初中時認為很牛逼的導演,那個年代寫愛情文藝散文還拿他的<搏擊會>來裝逼。但總有這樣的規律,年少時崇拜的人都會逐漸隨著我的長大而光芒失色。而大衛卻是一直在突破和進步,他甚至通過此劇塑造出一個基于又超越艾爾帕西諾式的演員。
從黨爭到斗人,<紙牌屋>最大的特色是強烈的現實感和融入感。劇情似乎就是在反映當下,又作重點凸顯,以致兩位美國總統同時力薦此劇。這似乎已經不是能獲取共鳴這么簡單,它或許已被觀看的美國政客當作教材,即便與現實還是有出入,但邏輯正確、手段合理。
我們發現民主也成了外衣,政客都穿上它,走自己的秀。于是這也印證我總結的美國的陰陽之道:自由與自私。中國的國際地位在2中被放大出來,導演也知道這里是最大消費市場。中國雖然沒有能夠立身的意識形態,但北京的權貴圈似乎把自己的"派系與斗爭,利益與腐敗"傳到了美國,畢竟腐敗也是"普世價值",且我們在這方面是運作高手。
男主角的某些人性特質是值得學習和反思的。我們可以看到他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刻也保持著能運籌帷幄的信心,他也是靠著這份信心延續攻心的流程。他是設局的高手,因為他事先已經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以及對每個人都了如指掌的頭腦。但他太要腔調,且相貌平凡,所以他不得不成為一個頗具心計的人。我們看到他對待情感的態度是超常的理性,實用主義的杰出代表。于是我們可以發現,通向世俗事業的成功,你儂我儂的愛情是絕對的藩籬。任何行業都是戰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天都在上演。
此劇也讓我們看到,任何人,在奮斗時總是一個人,終歸只能是一個人。或排兵布陣,或結盟反擊,都是你一個人完成,靈魂終究是獨立的。在這時候,如果你沒有飽滿而強大的靈魂,就退回到人群中。
夫妻聯手和夫妻倫理也是此劇的特色。互不干涉、互不強求,互相坦白、互相扶持,這個道理其實就縈繞在每一個人耳邊,但沒有多少對情侶可以如此理性的去實踐如此般持久愛情之道。很多人都因為太愛,而毀掉了愛情以外的人生。其實這是可以兼得,方法就是"理性的愛慕",這與我強調的引導人民走向"理性的自由"是一個道理。
此劇也揭露了一個現實,民主制正在走向死胡同。終歸制度是不能化解人性的欲望,或是惡的部分。關于"新社會"的創新是21世紀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有種預感,這次的創新,將來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