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聲明:本次課程內容均來自@易仁永澄@幸福進化俱樂部【分身術訓練營】
本文大綱:
一、內容導圖
二、積極主動自我覺察表
三、覺察念頭-泡豆子再次引發的思考
一、內容導圖
二、積極主動自我覺察表
三、覺察念頭-泡豆子再次引發的思考
事情的起因
寶寶已經入睡,我悄悄起身,開qq爬完【覺察念頭】的課程內容后,打算先完成前一天的作業”填寫覺察語言表“,實踐結果的內容是后面才需要填寫的。早上因為先生沒有泡豆子無法做豆漿的理由太無說服力,結果我生氣了,晚上填寫實踐結果的時候,想著第三個方案還沒有做完,要和先生說說泡豆子的事情。寫完表放下筆后,決定找先生檢討去了。今天發生的泡豆子引發的爭吵。我是抱著自我檢討的本意,去準備談論這件事情的。以為幾分鐘就能夠解決的事情,沒想到,事引發更大的爭吵。談話持續到了半夜一兩點才結束。
我從椅子上起來的時候,是想著要檢討自己和先生好好說的。我自己也有責任的,想告訴他是我自己沒有做好風險防控,知道他可能不會泡,但是沒有及時溝通提醒;想告訴他我生氣不是因為豆子沒泡,而是因為認為他的理由太不合理了;想和先生分享一下這次關于積極主動的課程的心得,那時小我好像蠻平靜的??蓻]想到還沒有說到正題,我又被戳中痛點跳起來,對先生大發脾氣。
我找出量杯,拿出2包豆子,說:“以后用這個量杯,泡這一杯豆子就可以。”,先生問:“豆子每種要多少?”心想這么個比手掌還小的小杯子,要分那么清楚嗎?他都泡了多少次的混合豆子了,怎么還問這個問題,他肯定是故意的。這個時候我把老師講的積極主動,覺察、情緒管理。全都丟到腦后,徹底發火了。語速一下子快的像爆豆子一樣,“你肯定是故意的,你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你都泡了多少次混合的豆子了,什么時候在乎過哪種豆子多,哪種豆子少?”
先生一臉蒙圈,我更生氣了。想想自己真的好無語啊,蠻不講理,怎么在先生面前完全變了個人,先生就問了句每種豆子各多少,至于這樣生氣嗎?但當時我真的非常生氣,甚至都沒有覺察小我的變化就已經暴跳如雷了。當我生氣的質問先生的時候,終于察覺到自己生氣了,可是那時太生氣了,理性我完全無法安撫小我,同時先生也被我弄的異常郁悶。
事情的發展
好在先前學習過情緒管理的課程打下的基礎,也跟先生普及過情緒管理的內容,因此,我們都知道要走出小我的控制,必須搞清楚我們各自的內在小我到底想要什么?找到問題的本質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我還沒有掌握教練的技能和咨詢的技巧,挖掘內在的方式簡單而粗暴。所幸先生的寬容和對我的了解,通過不斷的追問。我們各自發現了自己的錯誤的信念。
老實說。面對小我,其實并不是一件那么舒服的事情。這個過程是讓人比較難受的,特別是剛開始做的時候,如果自己和自己的內在溝通,還是OK的,2人互相之間逼著面臨真實自我的過程,還是蠻讓人不爽的。好在我們感情十分要好,才能讓這件事情能夠持續下去,也讓我們獲得讓彼此大吃一驚的收獲。
(不過以后一定要向永澄老師好好學習教練技術,當然跟著永澄老師就像跟著無數的頂尖老師,要學什么有什么,樣樣都出類拔萃,幸福進化俱樂部的一站式學習太方便了。)
當你面對小我,梳理出事情的內在的聯系時,我們發現我們曾經的堅信不移的信念是那么的的沒有邏輯,甚至是荒謬好笑的。可當你被小我綁架的時候或者沒有分離出來的時候你是完全感覺不到的,你堅信自己沒有錯,你相信這個錯誤的信念,一直持續幾十年,甚至一輩子。
各自的錯誤信念
對先生我總是有個假設前提,我認為先生肯定是100%理解我的,對我的任何想法都是清楚的,他不理解的話就一定就是故意氣我。我覺得我說什么他都應該理解。不細想真的不知道我居然有這么不合情理的信念。
通過這次的溝通,我發現不同的人小我的喜好和性格特點,也不相同。我的小我在先生面前特別喜歡發脾氣、胡攪蠻纏,而先生的小我喜歡循循善誘,自我麻痹。
雖然我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是吵架的時候說的再有道理也沒有用,我說的先生聽不進去,先生說的我也聽不進去?!坝行Ч扔械览碇匾?,效果都沒有,道理有什么用”這話太有道理了,因為我忘記了要先進入coach狀態,所以就這樣大半夜我們浪費了一兩個小時在情緒的宣泄上,好在情緒管理沒有白上啊,終于回到模型上,開始梳理我們的問題。
交談中,先生發現了他在學習上的一個錯誤信念,至于如何扯到這個話題上,各位自行腦補吧。先生的執念是:因為學生時期英語分數不高,因此覺得自己是對語言沒有天賦,所以以后的生活中主動排斥一切與英文相關的內容,甚至覺得和陌生人溝通和交際是他完全做不來的。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爭論的一個話題,多次想開導先生無果。
我的執念和妄念是:事情如果沒有按照預期的進行,我就會覺得自己很沒有用,會埋怨自己;如果表達的內容別人不能理解或者誤解,我會有自我否定的意識,會覺得自己很沒用,會有強烈的挫敗感。如果幫助別人,但是別人還是沒有解脫,我會埋怨自己無能,會很氣自己;我覺得我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
當我們把這些信念都梳理出來,說出來的時候,我們都愣住了,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些信念是完全沒有邏輯,是很有問題的,我們怎么會深信不疑,還堅持指導了我們的行為那么多年。先從解決先生的問題開始,到這里已經半夜一兩點了,我們都眼皮快睜不開了,但內心仍心有余悸,想想錯誤的信念真的好可怕,折磨著自己也折磨著別人還不自知。內心有些釋懷,也有些忐忑。聽到先生說擔心和忐忑,我趕緊給他打能量,呵呵,可不能白費一晚上時間啊。(前期因為趕論文已經精力透支,這下又熬夜了,不知道幾天才能補回精力值,接下來這幾天課程學習肯定會有延誤了。)
解決信念問題
我用BTAFE的模型,來修正先生的信念,普及了這次覺察信念的課程內容,最后,還用圣誕樹模型幫助先生回顧了本次的談話。圓夢的結束了當晚的談話。先生的信念問題解決了,那我的信念呢,我的就在書寫文章的時候,梳理和解決。
當我梳理出我的執念的時候突然明白了我身上的按鈕是因為什么了,應該的暴君、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都占有了,還全都悄悄埋怨自己,小我當然會跳起來。如果沒有這次的覺察念頭,我可能不會發現,我把所有的問題都悄悄的歸咎于自己的無能上,深深的自責與無力感讓小我一碰就跳起來。這應該來源于我未完成的情緒體驗,來源于小時候我對母親想保護而不得的心理,那時的無助、無力感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反而沉積了下來,形成一旦遇到問題我可能會引發對自己的自責,而小我不堪重負,會暴跳如雷嚇跑別人,從而保護自己。我需要糾正我的錯誤的執念,并打破這個鏈路循環。
我已經做到了我當下的最好,那時的我,也已做到了我能做的最好,我回到小時候,還原那時的情境,諒解那時的自己;不用焦慮,遇到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不用過分擔心害怕因為……就不可以的情況;我已經長大,我的資源更為豐富,也不再是孩子,能力也更強了,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任何資源,只要我說出來;不用追求完美,方法多種多樣,不一定就那一條路可走,平時多積累方法,就更容易做到靈活多變了,開放心態不用糾結一種方式;有效果是第一步,效果都沒有,道理再對也是無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先產生效果,再搞清楚為什么,一步步來,在初級階段有效果比有道理來的更為重要,慢慢來,持續做。
四、尾聲
我以為我走出了心理的霧霾,原來還有很多隱患沒有拔除,感謝永澄老師的講解,讓我收益匪淺,再次表示感謝。也隆重推薦大家,永澄老師的課程都十分的高能,而且都是有聯系的,學的越多,收獲越大,而且收獲是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哦,大家好好把握。這里推薦易仁永澄老師的如何用一個套路構建問題管理方法論《解決問題,有這一個套路就夠了》,還有很多成長的活動,只要你不是抱著聽聽看的心態,相信你的收獲一定十分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