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關于作者

成甲,被羅輯思維評為 “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

關于本書

這是一本講學習方法,講如何管理自己知識的書。它將幫助你把零碎的知識打造成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構建你的學習競爭力,讓所學知識真正變成你的資產,讓學習成為財富積累的過程。

一、什么是知識?

1.信息和知識的區別

只有那些能夠改變你行動或者認知的信息才是知識,否則它只是信息。

2.低水平的勤奮

努力但效率很低,進步很慢的學習,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比如,有的人讀了很多書,上了很多培訓課,但是能力仍然提升不起來。

二、如何高效學習

1.提高認知效率

(1)技術效率

不斷學習解決具體場景下問題的學習方式,歸類為提升技術效率。在技術效率層面去解決問題的水平比較低。

(2)認知效率

在解決任務的時候,不僅掌握了解決的辦法,還弄明白了這類問題背后的規律,這種努力方式就歸類為提升認知效率。

2.優先掌握臨界知識

通過學習和掌握少數重要但是影響廣泛的規律,并以此建立的認知,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競爭優勢。而這些能夠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基本規律,被稱為臨界知識。如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優先主動地掌握臨界知識,掌握事物背后重要的基本規律,那學習效率就會高得多。

三、如何掌握臨界知識

1、學習方法

(1)刻意練習

如果你要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那么你可以去尋求這個領域一流的導師,然后學習他是怎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堅持這樣刻意練習,往往就能夠更快速地發現和掌握問題背后的規律,理解一點就通達一篇,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2)反思

總結不是反思。反思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反思的實質是對假設進行校正。比如,反復思考研究當初做這個決策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當初的假設正確嗎?

(3)以教為學

把教別人當成自己學習的過程。因為我們為了讓自己能夠教別人,就要做大量的準備,以防被別人問倒。而我們不去教別人的時候,往往就偷懶,沒這個動力。

2.學習技巧

(1)記錄:記錄和寫下來是不一樣的。

一個好的記錄,要做到兩點:第一點,要記錄整個事情發展的過程;第二點,主動地記錄看不見的關系,而不僅僅是記錄流水賬。

(2)定期回顧:一方面的原因是,時間一久,我們很容易忘掉學的東西;另一方面,很多事情發生的原因和最后的結果之間時間間隔很長。如果不去回顧,往往沒有意識到這兩者之間其實是有聯系的。

(3)付費學習:一方面是指通過“買時間”來增加有效學習時間;另一方面是指,通過買“高質量的知識產品”或“向專家付費”獲得咨詢建議,來提高學習效率。

金句:

1.我們讀的書并不一定是知識,只有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信息才是知識。

2.對于學習臨界知識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層思維和方法,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

3.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框架來安排自己的臨界知識,不過,確實有一些重要的臨界知識是通用的,比如復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等等。

4.你只有知道一個知識的局限性,才配得上真正擁有這個知識,如果你不知道一個知識的適用邊界就每天用它解決問題,那這個知識對你而言就太危險了。

5.有時候,慢就是快。你只有把基本功打扎實,才能快起來,在最重要的地基上面花時間是必須做的。

(恭喜你速讀了本書,原書18.2萬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