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解釋】
名聲與身體相比哪個親切?身體與財產相比哪個重要?得到和喪失相比哪個有害?所以,過分的吝惜必招致更大的破費,豐厚的儲藏必有嚴重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到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可以長久安全。
心得評析:虛名和人的生命、貨利與人的價值哪一個更可貴?爭奪貨利還是重視人的價值,這二者的得與失,哪一個弊病多呢?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們提出的尖銳問題,這也是每個人都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有人解釋說,本章是講吝惜生命,與提倡奮不顧身是格格不入的兩種生命觀。事實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貪生怕死,老子講的是對寵辱榮患和虛名貨利來說,不要貪圖虛榮與名利,要珍惜自身的價值與尊嚴,不可自賤其身。本章里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是老子處世為人的精辟見解和高度概括。“知足”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極限,超出此限,則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發展。因而,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清醒的準確的認識,凡事不可求全。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積斂的財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他希望人們,尤其是手中握有權柄之人,對財富的占有欲要適可而止,要知足,才可以做到“不辱”。“多藏”,就是指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一個對物質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會采取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甚至會以身試法。“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說豐厚的貯藏必有嚴重的損失。這個損失并不僅僅指物質方面的損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質方面的損失。
知足常樂不貪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