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在 1 周歲的時候應該逐漸停止使用奶瓶,15 個月之前戒斷奶瓶。
這可急壞了一大堆家長:
“我家孩子不用奶瓶不喝奶啊,為了戒奶瓶天天和孩子置氣!”
“聽說 1 歲以后吃奶瓶會造成牙齒畸形,真的假的?”
“我家現在 3 歲了還習慣睡前奶用奶瓶喝,有那么嚴重么?”
對于周歲才斷奶,剛學會使用奶瓶的寶寶家長而言,更是有苦說不說。
那么,寶寶1歲以后還使用奶瓶,究竟存在怎樣的危害?一起來看。
1.影響容貌
風險指數:★★★★
很多寶寶習慣用奶瓶喝睡前奶,甚至含著奶嘴睡覺,此外,偏愛奶瓶的寶寶還習慣用奶瓶喝所有飲品,可能還會裝果汁等,長時間飲用又不及時清潔的話,牙齒容易被糖分腐蝕,日積月累就會增加患齲齒的風險。還可能因為寶寶吸吮習慣的不同造成“齙牙”、“地包天”等情況。
2.容易發胖
風險指數:★★★
寶寶依賴奶瓶,一方面是習慣,還有一方面是覺得奶瓶喝奶又快又省事(這個道理和寶寶習慣奶瓶后不認乳頭有些類似),所以這種情況下寶寶會不自覺攝入更多的奶,想喝就喝,從而引起肥胖。肥胖可是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的發病幾率的,為了寶寶的健康,戒奶瓶刻不容緩。
3. 影響語言發育
風險指數:★★
寶寶一歲后,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過度依賴奶瓶的寶寶,一天中很多時候都會含著奶瓶,并影響自主進食,口腔肌肉無法得到鍛煉,容易造成寶寶說話晚、吐字不清等后果。
這么多危害,看來戒奶瓶該是刻不容緩的。
1. 工具的替代,過程要循序漸進
寶寶 6 個月以后,可以坐起來吃輔食后,就可以逐漸讓他使用帶吸口或吸管的杯子了,從奶瓶慢慢過渡到杯子。
嘗試往寶寶杯里裝水,讓寶寶嘗嘗看,再觀察寶寶反應,等適應后再慢慢把奶也裝到杯子里喝,媽媽可以親身示范喝奶。
等孩子學會并慢慢習慣用奶瓶以外的容器喝液體狀的食物,就可以給寶寶戒斷奶瓶了。
如果是純母乳喂養到9~12個月的寶寶,可以跳過奶瓶,直接提供水杯,也能省去戒奶瓶的過程。
2、慰藉物轉換,耍點小心機
多買一些顏色鮮艷,不同款式的杯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和寶寶玩一些游戲,用喝一口水杯的水作為獎勵,用有趣的方式讓孩子接受水杯。
給寶寶使用咬咬膠或者其他安撫物,當然媽媽一定要在身邊陪伴,給予他們足夠的愛。
如果以上辦法,寶寶還是無法配合,那么我們只能想辦法把風險降到最低。我們可以這樣做:
怕寶寶齲齒?
睡前奶時間盡量提前,喝完漱口、刷牙;不要給寶寶用奶瓶喝果汁等其他飲品的習慣。
怕寶寶長胖?
控制好寶寶的奶量。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國內兒童 1 - 2 歲的孩子每天奶量約 500 ml,2 - 3 歲每天 300 - 400 ml 奶或相當奶制品,別超量就行。
怕影響寶寶語言發育?
建立奶瓶時間(和寶寶約定好喝奶才能用),限制每日奶瓶時間。
總的來說,養育孩子不是教條式的,并不是按書養,家長們需要自己權衡,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養娃模式。專注嬰幼兒安全防護的棒棒豬建議家長要遵循利弊權衡傷害最小化的原則,切勿心急,過于強硬的態度,只能引起寶寶的不安。育兒,該是一個和寶寶共同成長的快樂過程,而不是相互折磨或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