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都不會一樣 的,但是角度不同,不代表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樣。
就像我們上學時,做同樣一道題,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法,得出來了的結果還是一樣的,不一樣說明就有人錯了。。
這讓我想起了初中一神人,初中學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幾何學的時候,基本上前面的選擇和填空都是滿分,然而后面的大題卻做不對。。我問他時他說:沒什么啊,就用尺子量下長度,就知道答案了啊。。只要量下他給的條件,如果和圖形對的起來,那直接再量需要求的。。就知道答案了。。我一臉震驚啊。。這樣也可以 做題?。。?!
其實只要能得到正確的結果,那用什么方式又有什么區別呢?
(大空頭)這部電影是前年還是去年看的,不大記得呢?主要講的是美國樓市的次貸危機。。
主角是個厲害的基金分析師,通過各種數據和分析推斷出美國樓市要崩盤,他頂著當時巨大的壓力做空樓市,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幾個月不出去。。
然而也有其他的人通過其他的方法察覺到美國樓市的危機,他們怎么做的呢?就是去具體的地方去考察,敲別人家的門,一家一家的問,發現各種停貸款,沒人住等現象。他們才明白美國樓市已經完了。。做空樓市。。。
最后,坐辦公室里面的高智商基金分析師和在外面一家一家敲門的人都通過做空樓市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這就算是殊途同歸吧。。
對我們來說有什么借鑒意義呢?
就像我上篇文章說的,發現好公司,發現好的投資公司,其實就是你生活中的好產品后面代表的公司。。
什么茅臺,格力等。。對了還有個前幾個月借殼上市的順豐快遞。大家覺得在快遞行業里面那個最好? ?那順豐快遞值不值得大家去投資呢?
我寫這篇文章為了說明什么?
大家很多人都沒有非常專業的投資數據分析能力,那就代表你不能通過投資賺錢了嗎?不知道哪家公司是好公司了嗎?
舉個例子:周黑鴨。他在港股上市,假設香港那邊沒有周黑鴨連鎖店。有兩種方式去鑒定他是不是好公司。
一:通過分析財務報表,經營利潤,等等數據分析方式看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能不能在未來創造可觀價值。(個人拙見)
二:直接考察周黑鴨店,觀察店消費人數,消費價格,詢問大家對產品的認可程度。。這些都是透明的,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做到。。
當然保險起見,就是以上兩種方式同時進行最好。。
正如標題:殊途同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