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個謎,我經常去思考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而精神領域如同宇宙一樣,是非常浩瀚的,想自由自在的遨游,那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了解”自己。
自己是一個謎是無法解答別人,如何解答?
一個謎不能解開另一個謎。
我不是一個特別懂別人的人,是因為有時我覺得我覺得我很明白自己,有時我有不是很明白自己。
懂不懂別人,取決于你能不能懂自己。
笑笑早上上學,在車上她說“早上好,小鳥”
嗯,她在和小鳥打招呼。
“我們和大樹打個招呼吧,早上好,大樹”
“大樹不會說話呀”笑笑疑惑道。
“不會呀,你看,她搖擺她的樹枝在回應我們呢?!?/p>
你在和任何事物建立鏈接的時候,你是具有親和力的,當你們建立深深的認知時,也可以認為你們是在同頻的基礎上時,你們之間的某種關系是“真實的”,這種真實性是幫助你和他人形成一致性的關鍵。
不是因為任何有回應的事物才能建立鏈接。
當一位繪畫藝術家在作畫時,你能想到在他和他的畫之間發生了什么了嗎?
溝通發生了。
這不是一件非常難以想象的事情。
當溝通發生了,他和他的畫之間的通道就建立了,這種鏈接被稱為真實性,他們進入了同頻,所有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我們在來看看一位熱愛學習的孩子,看看他和學習之間發生了什么。
對學習有興趣,有動力,不認為學習是負擔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和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首先,我們可以認為這個愛學習的孩子他了解學習,了解什么是學習,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為了什么,了解學習可以給他帶來什么,了解學習的樂趣在哪里。
而在以后,她會非常的樂意的融入學習中。
而不是強迫自己去學習。
了解學習,是“學習”對孩子有一種莫名的親和力,不是在抗拒孩子,不是在惹怒孩子。孩子對學習的親和力的提升,會讓孩子不排斥學習,因為這是一件讓他開心的事情,容易產生樂趣和歡笑。
你愿意靠近一個愛歡笑的人,正能量的人。
還是一個愛抱怨,愛憤怒,負能量的人?
很明顯,愛抱怨或者容易憤怒的人,是一個并不容易溝通的人,當人進入憤怒的時候,他的接納度幾乎為零。
他們的親和力并不是那么高。
如果當孩子愿意去,期望學習,得到快樂的學習的感受時,他就是真實的。他和學習建立鏈接的部分是真實的,這個時候,學習是真實的,他也是真實的。
如果一位媽媽因為孩子的某種習慣而斥責孩子學習,或者學習的結果。我們比較容易看到這個孩子厭學。
在這個時候,孩子與學習之間的鏈接是中斷的,孩子對媽媽的厭煩轉嫁到學習上,媽媽的低親和力從而變成學習對孩子的低親和力。
一旦親和力變得低下,孩子將拒絕承認學習會幫助他,這個時候,學習對他來說不是真實的。他自己也不是“真實的”。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父母都說,“我讓你學習是為了你好,為了你的將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你為什么就看不到呢?”
這個時候,孩子在父母眼里是不真實的,因為溝通的缺少,父母和孩子彼此的親和力是比較低的。
不真實的東西,都會排斥和抗拒。
我們都在找一切從自己角度看起來真實性的部分。
這個問題并不難理解,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這些問題,不單單是孩子的學習身上。
所有事物,關系始于了解,了解又始于溝通。
你在打游戲,你開始了溝通,
你在帶孩子,你開始了溝通,
你在和人交談,你開始了溝通,
你在購物時,你開始了溝通,
所以你比較容易獲得快樂,因為在某個時候,你和對象是真實的。
這種例子太多了。
和樹木溝通,你會更了解他們的生長,他們的規律,他們的過程。
所有有生命的生物都容易建立鏈接和溝通。
所有沒有生命的物質也同樣容易。
梵高的畫舉世聞名,每一位看到這些畫的人,感受都是不一樣的,都會觸及到內心的某個角落。
為什么會這樣,它明明不是“活”的東西。
不,梵高對它注入了一樣東西。
他的生命,他的活力,他的靈魂。
所以,這個作品是有“生命”的。
正是這部分的真實性,你認可了梵高,認可了他的油畫,也同樣認可了你自己,你們是同頻的,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
因為當你看到這幅畫時,有事情發生了。
溝通發生了。
溝通是唯一與他人建立鏈接的方法,也是唯一避免誤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