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情過去了幾天,但絲毫沒有減弱它在我腦海中的印象:
老師在課堂上講著某個智能軟件,坐在我身后的同學一聽到老師說,便立馬反駁老師:
“老師,你說錯了,這個軟件不是叫這個名字,這是叫……”
我微微地笑了一下,雖然她的勇氣可嘉,敢直接站起來質疑老師。但是,所有的質疑不是應該在自己對該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上提出的嗎?不巧,去年有幸參加的一個講座請來了該軟件的負責人進行授課。不能說很深入地了解它,但起碼我指導老師沒有說錯它的名字。
老師在當下接受了那位同學的質疑,但依舊維持自己的說法。
正當我準備聽課的時候,身后傳來了那位同學的嘀咕聲。她正和身邊的同學議論老師:
“這位老師的水平太低了。”
“這么簡單的東西都說錯,還能當上老師。”
“如果是我被學生質疑,我就挖個洞鉆進去了。”
我正準備反駁的時候,耳邊傳來一把男生
“同學,請你尊重老師,老師說得沒錯。”
只見那位同學不屑一顧地瞥了男生一眼,就繼續和身邊的同學議論起來。
沒過一會,看到老師一臉嚴肅的走下講臺,看來嘀咕聲是傳到老師的耳里了。
“這位同學,我說的,確實沒錯。如果你還是不相信的,請你百度。另外,我很歡迎我的學生質疑我,和我一起交流學習,但是如果你是不懂裝懂還在這里說一些不恰當的話,請你出去。”
上百號學生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那位同學身上,不知道她有何感受,是不是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想挖個洞鉆進去。
質疑不是不可以,討論也不是不對。只是同學,你一點都不了解,就開始在那大說特說,一副自己有多厲害的樣子,別人有多蠢的樣子。別人好意提醒后仍不屑一顧,趾高氣昂的樣子真的一點都不可笑,一點都不丑嗎?
早在老師當眾批評你之前,你就已經成為了供人娛樂的小丑。嘴巴是道具,你的神態動作是配角,最關鍵的主角還是你啊。只是等到老師批評你的時候,你就從小舞臺躍身到大舞臺,把丑發揮到淋漓盡致。
下次啊,不妨多思考,再發言,畢竟出丑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發生了一次,就別再讓它有再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