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乾隆時期,進入全盛階段,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在此背景之下,乾隆帝自然是飄到天上去,一件件數自己的功勞,記到小本本上,還真湊出了十件大事,即“十全武功”。
那么,這十件大事都包括哪些呢?到底有多少水分呢?
兩次金川之戰(兩項武功)。
金川位于四川地區,唐朝的時候李白寫過《蜀道難》,可見這里交通極為不便,所以非常容易形成割據。
乾隆皇帝初年時,這里實行土司制,即當地歸土司所管,皇帝對這里的掌控力很弱,無法任命官員。
所以,大小金川的土司們就有了想法,兩代土司兩次大反叛。乾隆也是兩次派兵,不過過程很不順利,多名戰將有戰死的、有輸得慘到不好意思被乾隆帝砍了的。總之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平定叛亂。
大小金川彈丸之地,清軍共投入了60萬兵力,確實水分不小。
兩次準噶爾之戰(兩項武功)。
嚴格來講,準噶爾之戰并不是只有乾隆一朝在打,而是歷經康雍乾三朝。九子奪嫡中鼎鼎大名的老十四,曾被封為“大將軍王”,其中一戰打的就是準噶爾。
乾隆十年與乾隆二十年在準噶爾兩次大戰,全程幾乎無尿點。尤其是第二次,徹底粉碎了沙俄侵略勢力,將疆地再次鞏固在我國的版圖之中。
整體來看是實打實的干貨。
大小和卓之戰(一項武功)。
大小和卓說的是兩個人,天山南路地區有一個封建主瑪罕木特,他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占被稱為大小和卓。
乾隆帝平定準噶爾之后,當時被囚禁的大小和卓得以釋放,按道理說大小和卓應該感激涕零才對,但他們的腦回路比較清奇,沒多久就反叛了。
乾隆帝絲毫不虛,你不怕死我就不怕埋,出兵之后打得大小和卓一路西逃,在進入今天阿富汗地界兒的時候,被當地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大小和卓之戰算是徹底平掉。
乾隆帝趁熱打鐵,設伊犁將軍統轄疆地各部,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回部。天山南路重新納入版圖。
這仗打得絲毫不虛,即使是放到唐朝,也是可以吹起來的。滿滿干貨。
清緬之戰(一項武功)。
緬甸動亂之后,貢榜王朝上位,憑借軍力平定了清緬邊境地區的多個土司。于是,貢榜王朝覺得自己好使了,發起了對大清的侵略戰爭。
按常理來說這仗不難打,但結果乾隆帝被男足附體,被人差點揍趴下,用了極大的代價才平定他們。
大清國為此一戰不但折兵,而且損將,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水師提督葉相德病死,傅恒病倒。
水分多到沒得說,不用擰都嘩嘩流水。
平定灣灣(一項武功)。
灣灣的天地會頭目林爽文有想法,老琢磨著自己創業,于是起兵了。結果第二年,乾隆帝就讓福康安給這些獨立分子們,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
林爽文兵敗后被押往京城,結局很慘,被凌遲。
看名字就知道沒水分,加雞腿!
安南之戰(一項武功)。
安南位于今天越南北部地區,當時的安南國王黎維祁被廣南王摩擦,逃到了廣西。乾隆帝考慮到安南國很懂事,一百多年來一直過來送禮認老大,派兩廣總督孫士毅撐場子。
經友好武力磋商之后,廣南王跪服。
盡管戰爭難度不大,但也沒啥水分。
兩次廓爾喀之戰(兩項武功)。
廓爾喀是統治尼泊爾的部族,緊臨藏區,與喇嘛合謀搞事情,直接出兵入侵我版圖,而且不止一次。
乾隆帝也沒有廢話,派平定過灣灣的福康安,以及超能打的海蘭察提升一下對方教養。
兩位戰神不但把藏區整得明明白白,還深入廓爾喀境內,一直打到了今天的加德滿都城下。
不但如此,為了穩定藏區,乾隆帝還讓福康安整飭當地吏制。
沒有水分,妥妥的干貨。
綜上而言,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廓爾喀為二,靖灣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
其中除了兩次金川之戰、清緬之戰三項武功水分較大之外,其他武功還是可圈可點的。
以上。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乾隆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