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倆寶,用應老師的閱人系列來說,就是非常注重細節的那類人。
吃完的東西會自覺的扔到垃圾桶;桌子上的殘渣會自己用紙巾擦干凈;看到書架上的書不整齊會自己把鼓出來的書按進去;即使是在鬧情緒,看到我的包忘記關了,也會給我關上包,并且囑咐我“媽媽,記得把你的包關好!”看到我在廚房里面的廚子打開,忘記關了,看到我切菜刀沒有放好,都會得到溫馨提示……
同時他們對新事物,一開始會有抗拒心理,小心翼翼,很少去冒險做事情,在感覺自己比較有把握之后才會去行動。其中穿衣服就是最常見的事情之一,尤其是新衣服。幾乎每次穿新的衣服(此處的新衣服指新的衣服,或者是新換洗的衣服)都會有情緒,總是各種不舒服。冬天棉衣袖子要夠長擋住手,棉衣長不能過屁股,領子要露著,衣服褲子必需肥大…為這些我都不知跟他們生多少次氣,哭過多少次,忍不住的時候也都過手。
今天早晨因為穿新衣服出門又開始鬧情緒了,要出門了,倆個都唧唧歪歪哭著衣服的各種不舒服。我也又一次的因為這個事情生氣了,很不耐煩的跟弟弟說:“你不愛穿拉倒,那你別穿了,在家吧!”弟弟立刻滿臉不開心的喊道:“我不!”轉身我狠摔了幾下哥哥的袖子,沒好氣的說,“就這樣,就這樣,行了吧!”哥哥一邊哭著一邊跟我說,“媽媽,你不要生氣!”說這話的時候有使勁讓自己笑。滿臉的淚水卻使勁讓自己笑出來,不自覺地開始埋怨自己。每次都會卡這個事情上,真是不知道有什么辦法來解決了。想到哥哥一直那么懂事,為了讓大人高興,明明想哭也還是硬笑,心理更加的自責。
下樓我抱起哥哥溫柔的問他,是哪里不舒服。他也沒有再說,可能是我不高興。
今天我再一次覺察到由于自己的自責,在同一件事上,會有愧疚心理,反倒容易給孩子造成“受害者”角色。就像老師課里講的,《父母教育觀不一樣,孩子照樣可以健康成長!》如果我自己的內心不打架,當下是什么就去承擔什么,尊重自己當下的聲音,過去的就過去了,重要的是下次事情自己怎樣去處理,那孩子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對的!
覺知是進步的第一步!希望自己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