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老師在智能商業20講中,談到了互聯網的對整個商業的影響。之前曾經紅極一時的互聯網+的概念,似乎現在已經漸漸退燒,也很少再聽人提起了。一般認為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作用,在于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創新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會推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巨大的價值。
但是曾嗚老師提出其獨特觀點:
真正能起作用的應該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是指乘法的乘。
互聯網+的概念似乎比較容易理解,也就是在傳統行業中運用原來的資源加上簡單互聯網的運用,獲得比較明顯的優勢,這個邏輯比較類似物理反應,即兩個物品相加。但是互聯網真正要更新一個時代,要做的是乘法,是用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這個DNA完成對傳統行業的解構和重構,這種轉基因的過程是化學反應,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挑戰。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經營一個餐廳,除了原來各方面的因素,可以讓堂食的客戶看到這個餐館吸引食客之外。許多的餐廳會利用微博、微信或者是網絡直播的這些渠道來增加曝光度,取得相應的競爭優勢。這樣的運作模式還是屬于互聯網+的級別。
而所謂的互聯網x,曾嗚老師所說的重點我的理解是:未來整個商業的生態會基于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這兩個重要的核心產生重大的變化。對于所有的商業,不管是新興或傳統商業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傳統行業如果要運用互聯網工具,必須從企業本身的基因進行解構與重構。一個餐館如何擁抱互聯網,實際上從餐館本身的產品,包裝,到整個銷售的流程,人員的認知,整體都必須融入互聯網的基因。比如外賣的流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客戶透過互聯網訂餐的各種體驗,如何把公司產品能夠變成互聯網上容易取得,并且能透過互聯網的流量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及影響力,這就是融入互聯網的思維。另外,在產品的定價上,對于互聯網基本邏輯要有清晰的認知,在互聯網上邊際成本與實體店面完全不同,所以基于外賣的產品定價與店內堂食的產品定價可以區分成兩個定價系統。
以上,只是簡單的舉例子來說明一家傳統餐廳,進行互聯網x,並不是簡單的運用互聯網的工具去增加曝光度。而是從整個企業的基因,對于互聯網的融入進行結構與重構。檢驗邏輯就是可以觀察企業在智能數據以及網絡協同,是否能夠貫穿從供應鏈一直到店面終端銷售的整體效率提升,並且能實現"在線化",積累數據。進而能夠透過數據分析來提高運作的效率,降低成本。另外能理解客戶的消費取向,做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
所以傳統行業要進行互聯網x的改革,必須從根本上調整改變企業的基因,才能真正的擁抱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