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1
大學畢業后的第二年,我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去了一個教育輔導機構。原本是想去學習家庭教育的,不過入職了才發現,教育輔導機構以給學生做課外輔導為主。而我的工作是負責和家長溝通,最終讓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輔導。這類似于銷售。
教師的工作可以讓我在學生前面侃侃而談,是因為我提前準備了教案,有充分的把握,可以講好每堂課。但是,做銷售對于我而言,卻是完全的不同。
入職后,公司的老同事,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學習材料,教我如何給家長打邀約電話,如何就家長提出的問題做出恰當的建議。初次拿起電話,忽然就會腦短路,不知道問那些問題,不知道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不知道如何解答家長提出的那些比我們還要專業的問題。于是,我的同事便把電話中需要了解的8-9個問題通過便簽寫好后貼在我的眼前,并把每個關鍵的答案寫好后,貼在我的眼前,以便我能參考。于是,打電話的時候,眼睛盯著前面的便簽,頭腦思索著如何組織語言,慢慢的能夠磕磕巴巴的問幾個問題,當然問全面的時候還是比較少。當問題慢慢的已經開始問全了,接下來就是如何知道家長關心什么問題,我該如何給家長分析和解答。這些都要牽扯到關于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科知識等。我發現做一個教育銷售,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學習的內容太多了。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足夠的積累,根本不可能說服家長。同時,我發現,同事雖然都在盡力的幫助我,但是,這些外在的幫助形不成自己的思路時,我仍然感覺和家長溝通時呈現的一種不流暢感,這讓我感慨,如果自己不能夠主動的學習,不能夠消化這些知識,我不可能做好這件工作。
于是,每個晚上回家,我就會打開電腦,查詢資料,先去學習電話邀約的話術,然后不斷的總結,變成自己風格的話術。之后是自己分角色扮演兩人來模擬電話對話,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然后記錄自己思路不清,專業知識不扎實或者磕巴的地方等。每天還會把自己打電話的錄音和其他同事打電話的錄音拷貝下來帶回家,然后,聽一句,記錄一句,將一段10分鐘左右的錄音寫成文字,然后去分析,哪個問題自己答的不在重點,哪個回答的太羅嗦,哪個問題自己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哪個回答完全誤解了家長的意思,哪些問題沒有問到,哪個問題像別人那樣回答會更好等。
通過那段時間的分析,讓我了解,其實人和人對話,語言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去聽他語言背后的所蘊含的深意,才能更加準確的和對方溝通。這種感悟,讓我的電話邀約能力增強了不少。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除了每天模擬電話對話,每天分析錄音,每天還把小學到高中所有主科的目錄全部背下來。而且還去整理每個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去總結學習方法,去總結每個年級每個科目的重難點等。讓我快速的從一個不知道在電話說什么的人,變成了一個可以比較準確的和家長對話的人。
能力的增長,業績也在不斷的增長,這讓我感悟到,遇到困難時,不要總乞求別人的幫助,即使別人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幫助你,如果自己不付出心血,不把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然后變成能力的話,就不可能在工作上有大的長進。
工作上,我自認為還是比較用心和用功的。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在生活和學習等其他方面也具備這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一次,早晨學習英語時,聽VOA慢速英語中的一篇文章,講述印度的醫院鼓勵婦女去做節育手術,手術后的恢復藥物中有老鼠藥的成分,很多的婦女在做完節育手術吃過藥后,回到家出現嘔吐,昏厥甚至有13名婦女死亡的現象。在這篇文章中,有很多陌生的單詞,醫療行業及司法機構的專業詞匯,而且還有很多印度人的人名,每個單詞都很長,很難讀。我在一遍一遍的聽時,那些我一遍就能聽出的單詞,在我的腦海中不斷留下一次又一次的印記,而遇到那些我不熟悉的單詞,人名時,我的大腦會自動過濾,好像它們不存在一樣。一遍又一遍,我在不斷重復的聽時,一遍遍的繞過那些不會發音,不知道漢語意思的單詞。這種學習方法,就相當于我再聽一篇沒有答案的完形填空,怎么會聽懂呢?就這樣好幾遍之后,原本早該完全聽懂的段落,聽了好幾遍依然模糊不清。心情也開始變糟糕,有種想抱怨這個文章太難的想法,甚至有了想放棄的念頭。于是,我打起精神告訴自己,不能再逃避了,逃避只能是敷衍自己,欺騙自己,我要先把那些不熟悉的單詞查出讀音,記住漢語意思,熟讀人名,只有這樣,我在聽時那些單詞才會留下記憶。
當我熟記了單詞,讀音后,我再聽時,原本自動過濾的單詞,又開始像填空一樣,一個一個的被我填補了回來,而那些不熟悉的單詞也回到了腦海中,語意也連貫了,整個感覺都好了,很開心。
反思發現,當我不斷一遍又一遍逃避去解決我的問題時,雖然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聽,但是,沒有重點,沒有進步,依然聽不明白。反倒是當我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后,我很快就聽懂了。
通過這個親身的經歷,我總結出了幾點:
1:當遇到問題時,不能逃避,逃避了,問題還在哪里,還會阻礙你前進的路。
2:出現問題后,問題不會自己消失,也不是拖的時間久了就可以得到解決,拖延時間只是不斷的增加問題出現后的煩惱。
3:面對問題時,不開心時正常的,但是,當問題在慢慢的解決后,那種開心是長久的,而且會升起一股自信。
就像你每天走一條路,遇到了一塊特大的石頭,你本來有能力把它推開,讓你自己順暢通過的。但是,為了省時間,省去煩惱,花時間去繞。最后發現,繞的路也不容易走,而且耗費更長的時間,徒增更多的煩惱。當你反過頭來去移開那個石頭時,你會猛然發現,這個石頭看似很大,實則很輕,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而且當你移開后,心情好了,走路也順暢了。
遇到問題,先承受那份解決問題之前的不愉快,然后勇敢的迎難而上,一鼓作氣,把問題解決了。其實,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最省時間的,而且解決后,讓人心理很輕松。反而是那些逃避問題,忽視問題,把問題推給別人這種方法都太費時,而且問題占據內心的一個空間,讓自己一直處于不愉快的狀態。
當你開始有了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后,你內心會升起一股自信,推動你繼續勇敢。成長就是從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開始的。
雖然,自己從很多的這種細節中去反思,去感悟,并告訴自己,遇到問題,要先冷靜,但是,完全做到還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像之前的文章講述的,來自一些細節中的感悟,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皮毛之悟,雖然感悟到了,但是沒有化為行動,或者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只有不斷的在這種細節上碰壁,警醒,然后再碰壁,警醒,最終就做到了完全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果上述實例是自己意識到后,比較輕松的就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生活上遇到的小事,才是對我最大的考驗。
3
生活中,“隨便”是我慣用的口頭禪。這個隨便,常常讓我非常的不開心。比如,別人問咱倆去吃什么,我會隨口說隨便,于是,去吃了對方喜歡吃的菜,而讓自己不開心。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例子,常常在事情做完后,讓我悔恨,真想抽自己幾個嘴巴,讓自己在別人問問題的那一刻,不動腦筋,不敢做主,不敢表達自己的意愿,最終讓自己內心不痛快。
生活中,我是個十足的吃貨。去吃好吃的,花錢時一點都不心疼。但是,讓我買衣服,我總會覺得舍不得。這讓老公非常的生氣。因為每次他讓我買,一方面我是舍不得,另外,我不喜歡逛街,也不喜歡逛淘寶,看著電腦屏幕,眼睛就會發酸,無法堅持。于是,我就偷懶,他說歸說,說完我就忘了。一旦出門,我沒有合適的衣服,老公就開始生氣,嚴厲的責備我。
沒辦法,他只好自己去淘寶幫我挑衣服。他問我,你喜歡什么樣的,我仍然是隨便,你看著好就行。他問我你喜歡什么顏色,我就會說隨便什么顏色都行。他問我什么,我都說隨便。于是,老公按照他的眼光,他的喜好買回來。讓我試穿后,我發現老公很喜歡,但我不喜歡,于是又把衣服退掉。
幾次三番之后,老公終于怒了,每次問題你都說隨便,跟你買回來你又不喜歡。那你倒是好好想想啊。
他沖我發火,我也生氣,那我也不知道嘛。于是,他要求我,以后問你,就先思考一下,給個相對準確的答案,不要每次都讓我做無用功。要么以后自己去挑選,哪怕不合適,買回來再退也行,自己做主。
于是,我開始冷靜的思考,我是這樣的嗎?為什么別人問我的時候,我總會隨口說“隨便”,無數次的隨便的經歷,讓自己非常的不痛苦,為什么我還是改不了呢?
當我不斷的反思發現,一句隨便的背后,包含著自己很多內心的問題。比如,不愿意動腦筋思考,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做主,不敢承擔責任,不敢接受做主后可能面臨別人負面的評價。這讓我成為一個低能兒。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介紹,無法承擔責任的人,屬于心理上有缺陷,原因在于無法承擔自己的責任,逃避責任,把自己的責任歸咎于別人,從而讓別人去承擔,來逃避內心面對問題的那份痛苦。
在我買衣服的這個例子中,每次說隨便的背后,是因為我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不愿意承擔責任。假如買回來的不合適,那么退掉,退掉又得花運費,這些都因為是老公做的主,就讓他承擔,而我避免承擔這個問題的責任。
在以后的生活中,當我慢慢的去改正時,我發現,自己做主,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不好,比如,我建議去吃什么菜,結果并不是很好,也許別人會評價我挑飯店的能力和點菜的能力差。但我愿意面對,愿意承受別人評價時那份內心的不愉快。愿意相信,我會在這個不斷遇到問題的道路上,通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來讓自己不斷的成長,最終會把一直做不好的事情做好。
當不斷的堅持這樣做時,我發現我獲得了足夠的勇氣,我開始有了自信,開始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始學會和別人商量了,感受到自己做主后的那份輕松,也感受到了內心開始有一種力量在不斷的變強大,更感受到了一份成熟后的坦然。
所以,真正的成長,真正的自由,就是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然后,勇敢的迎上去,努力解決問題讓自己成長,最終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成為一個自由,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