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久以前,跟女兒進行過下面的一段對話。
女兒:媽媽,我什么時候才能見過世面呢?
奇怪,孩子又是在哪里聽到過“見世面”的這種詞匯呢?
我:等你長大了以后吧,應該就能見過世面了。
女兒想了一會,又問:媽媽,那你見過世面了嗎?
我:……慚愧,嚴格來說,媽媽也不算是見過世面呢!
女兒:那我什么時候才能見過世面呢?
我忽然覺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然還真的不太好回答。
我:女兒啊,其實你每天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事情,都是在讓你見世面,只要你用心去體會、感悟,那就是你每天都在見世面呢!
世界其實很大很大,我們每個人只能見到自己身邊的很小的一面,比如農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見到的世面不一樣,中國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見到的世面不一樣,小孩和大人見到的世面不一樣,大人和老人見的世面不一樣,所以為了盡可能的多見識世界的不同面,我們就要借助工具,比如電視,網絡,書籍,來擴大我們的見識。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想見世面,我們就要想海綿吸水一樣,對世界始終充滿好奇心和探索心,去盡可能得見識它的多姿多彩的不同面。
其實我們每個人,盡其一生,都是在見世面的過程中,誰又能說自己是見過世面的呢?見識的越多,就發現缺乏的越多,就像雄鷹翱翔在天空,它見識過藍天的遼闊,才知道自己不能知道天的盡頭在哪里,而在井底的青蛙,就敢說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也許只有始終保持謙卑、謹慎、求知的心態,才能見到更多的世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