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只忙碌的小豬
大一的學妹問我思修考試怎么準備,我想了想,告訴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好背背,再看看中國夢的主題思想。
今天考完試我居然發現兩道一共70的思考題被我全部押中了......當然,重點不在這里,看到那門我曾經非常喜歡的課,我想起了我的大一。
還記得那年被“熱情”的學長幫忙拿行李,帶著買了一張到現在還沒用過的電話卡,在父母的陪伴下辦手續,找宿舍...那天,對于一個第一次出東北的孩子來說確實很熱。
也許是小學就轉學過三次的緣故,我擁有超強的環境適應性,很快便忘記了那張電話卡,主動請纓做班級臨時聯絡員,軍訓兩周,愛偷懶的我竟然瘦了整整一圈......
后來,又通過競選做了班長,又加入了學生會外聯部,后來又與同樣閑不住的伙伴一起組間團隊,賣蘋果、賣雨傘、賣自行車,代理各種形式的培訓機構。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我的大一,那就是“忙碌”。很多人應該也像我一樣,大一,并不知道該做什么;但是,內心卻在告訴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我至今仍然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做了,才會有機會,才有機會遇到那些生命中留下印記的“貴人”,他們會給你啟發,給你方向。
做了,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坐等,真的要等到天荒地老。
02、做為一只不安分的“家豬”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永遠無法意識到外面世界的美麗與殘酷。“農家飼養的豬可能偶爾也會羨慕那些野豬在森林享受陽光與自由,但緊接著它一定會說:天天在外跑有什么用,還不如我,天天有吃喝,再說誰讓咱天生不是野豬呢!”,可能舉例有些淺薄,但形容很多大學生感覺很恰當,而畢業,也就是“過年的那一天”。
大一大二的我,應該是“一只經常去后院小樹林的家豬”吧,在小圈子里感覺自己還不錯,“小有名氣”卻我愈發迷茫,因為沒有新的事情做,心里真的會發慌。
大二的暑假,看到大三的學長們為未來的工作奔波,到處找實習,那時我才認真并且深刻的感覺到,那把“殺豬刀”離我不遠了。于是我開始找這兩年認識的社會各界的朋友,還有我的老師,很慶幸兩年忙碌的時光,我雖然荒廢了一個做學把的夢想,卻著實認識了一些可靠可信的朋友、師長。
最終,那一個暑假因為種種原因,我并沒有去實習,而是回到家里,泡了一暑假的市圖書館。也正是在那時起,我對未來的理解開始具體化,全身充滿正能量。
在迷茫中做一只不甘墮落的豬,總會有見到森林的機會。
獅子往往是獨行的,追尋理想,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影片《戰爭之王》中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好做的生意做得人太多,所以都不賺錢!同理,也就是說,你所做的事,如果至今未有人與你同行,可能說明你會賺大錢。(哈哈,思想過于偏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完之后我也不太正常了)
若用一句話形容我的大二,那就是迷茫,卻依舊忙碌;不知所措,卻仍按著一條固定的軌跡在向前走。
03 ?林子大了,才能有梧桐落鳳凰。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千年前莊子在《逍遙游》中的這句話與前幾年流行的“圈子不同,何必相容”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作為一只喜歡去森林里踏青的豬,我最喜歡的就是跨圈。
作為一名物流管理專業的大三學渣:我迄今為止已經以領隊的身份帶隊旅游人次超過1000,途易老胡在學校很容易“混個臉熟”;小伙伴們組建的公司的流水將近100萬;各大培訓機構老牌校園大使,新來的市場部工作人員都要找我了解情況.......
真的像上文所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容易滿足。但看到圈子外的大千世界,才讓我感到更加震撼。鄭大雖然是211高校,我們所接觸的還是不如那些一線城市的高校豐富多彩。(個人感覺,不代表學校水平,近期參與學校活動多了,發現也是有高端講座的,只是我們沒關注~~~)
成為大三老學叔的這半年,有幸認識了北京、上海、武漢等地高校的小伙伴,以及時下很熱門的各種互聯網公司,當還熱衷于做講座拉贊助的我看到武漢高校的社團已經負責百度百科華中區所有高校活動時,那時的心情和李云龍第一次見到楚云飛的美國大炮差不多。
當然,大林子帶來的視覺震撼是剛剛做微信的我現在還無法描述的(我一定積極努力,爭取考完試把這篇文章深耕成一碗可口的雞湯)。一切新鮮事物在經歷過后都會變得習以為常,但是,這件事卻又給了我一條尋找挑戰的新途徑。(最近又給滬江校園的寒假大使培訓投了簡歷,不過和考試撞上了,現買的wps會員做了份很low的簡歷,而且每個省只收兩個人,估計希望渺茫。不過這也提醒了我,應該為未來面試早做準備,機遇都是這樣流失的——題外話)大學的每一學年甚至學期,對我來說都不一樣,都有新鮮的挑戰在等我,感謝機遇,感謝那些支持過我的人,同時也感謝自己,把挑戰當作了樂趣,并且享受它。
這篇記錄大學生活的文章對我來說是未完待續的,因為才大三,或者如果不考慮語法的話我更想說:已經大三了!希望可以利用寶貴的大學時光去經歷更多的挑戰,遇到更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人,是一個對我影響非常大的學長給我的概念,那句話也送給你們:多去認識一些有趣的人,你的人生也就變得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