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現代人最常見的場景就是:
發一個朋友圈,就一直默默等到半夜,數著有多少個評論,如果很少人點贊,心里很失落,輾轉難眠。
穿了一件新衣服,會眼巴巴等著大家發現。一旦有人說“這衣服怎么這么大,看著跟老阿姨似的”,頓時覺得自信坍塌,只剩沮喪和痛苦了。
我們雖然嘴上說著“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如果有不好的看法,心里就咯噔一下,很難受。
那我們怎么做才能不那么在意別人的評價呢?想要內心強大,就要慢慢學會這3招:
1、【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之前有個性格很要強的姑娘,自己開了一家店,因為個人原因把店關了,一直不敢出門,也不敢和朋友聯系,覺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創業失敗了,在背后指指點點,嘲笑自己。
當時特別痛苦。
后來有一天,她到隔壁店里打招呼,結果老板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你上個月就搬走了呀。
她總以為全世界都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而事實是,連隔壁老板都不記得她是誰。
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放大我們的痛苦和委屈,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倒霉的人。比如考研失敗了,離婚了,覺得同學、親戚、朋友24小時都在談論這件事。
其實,人家也很忙的好嗎?哪有那么多精力去關注你的事情?
所以,記住這兩句話,絕對比任何雞湯都管用:
【反正誰也不認識我;
反正大家都認識我。】
當陌生人對你的行為有看法或誤解時,本來想要爆發情緒的,念一句“反正誰也不認識我,管他呢”,瞬間就啥事也沒有了。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我們從小就活在別人的評價體系里。小時候,媽媽說:“你聽話就是一個乖孩子。”于是,一切按照媽媽所說的方式去做;到后來長大了,別人說有房有車才是成功人士,你又不由自主地追逐,希望可以得到身邊人的認可。
可是,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評價自己,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
曾經有個朋友,非常漂亮,能力很強,工作也不錯,是很多女孩羨慕不已的對象。可是她說“我一點也不快樂。”
為什么?我問。
她說:幾十年來,她把自己掙得錢一分不留地全部給了她的媽媽,幫媽媽買各種化妝品,幫她哥哥還房貸, 可是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沒用,不論我怎么努力,媽媽從來沒表揚我,總讓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姑娘呀,你為什么一定要通過別人的贊許來確定自己的價值呢?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地學會滿足父母的期待,一旦父母對我們有任何負面的評價,就深陷恐慌,感覺自己要被拋棄。
久而久之,我們只是關注父母的期待、他人的期待,而忘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自己渴望的是什么。
喬布斯就講過:【“不要讓別人的議論淹沒你內心的聲音,你的想法,和你的直覺。因為它們已經知道你的夢想,別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所以,讓自己的內心強大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聆聽你內心的聲音。
擺脫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其他人的評價上的慣性思維,確定你的價值所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后慢慢去靠近,至于過程中的其他看法,忽略不計。
3、【說到做到,做到得到】
在知乎里面,有個點贊最高的回答:【當我意識到別人對我的看法終將取決于自己的實力的時候,我開始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了。】
其實人之所以會有很多的不自信,是因為能力的不匹配。
首先一點,承認自己的不足,然后付出行動去彌補,換句話就是說到做到,當你做成時,自然就會得到你想要的。你學到的東西越多,你去面對突發的應變就能越充分,內在自我的安全感也可以建立地越牢固。
這一點,我覺得演員袁姍姍在TED演講中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誰都可以說我不好,但是自己必須接納那個心安理得的自己。
既然我的演藝生涯要倒數開始,那我之后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充滿喜悅的。
從零分到六十分比從滿分到六十分,哪個更讓人開心呢?】
從那個時候,她重拾扔下多年的小提琴,還有健身。從之前因角色遭受網友提出“滾出娛樂圈”,再到如今積極踐行公益、運動健身成為馬甲線女神,已成為中國演藝圈中最具代表性和勵志精神的女演員之一。
所以,與其把注意力放在他人對你評價上,倒不如像勵志女神袁姍姍一樣,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好好提升自己,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學點小技能,挖掘自己的長處,突破自己的局限。內修、外練,不斷精進,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