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子在桑葉上行走,小編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
五一假期雖然時間比較充裕,但特殊時期誰又敢擅自出遠門去亂串呢,不僅對別人不負責,也是對自己不負責。
遠方去不了,大成都范圍內還是得去晃晃。
多方比較后我們規劃了一條自駕旅游線路:成都-新場古鎮-斜源古鎮-成都,主要游玩古鎮。
我們是五一長假第一天(4月30日)出發的。
天氣很舒服,不冷也不熱。從成渝立交附近出來很快就進入三環,經過東三、北三和西三環后駛入成名高速,在王泗立交橋收費站下匝道后進入安出路,4公里左右到達新場古鎮,路線全長93公里。
因為是五一長假,高速公路免繳了過路費。
路上的車輛不是很多,就連平時擁堵的三環路也少了很多的車。
到達新場古鎮9:50分,導航直接將我們帶到停車場(停車費10元),掃行程碼、測體溫,一番程序過后我們踏進了新場古鎮。
新場古鎮位于成都大邑縣,古鎮里保留了很多川西傳統民居,房屋大都是清朝、民國時期建造,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李氏舊宅、福臨社、天主教堂、福音堂、璧山寺等。
新場古鎮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外省客商云集于此,因為交通便利,成為了商貿繁榮的集鎮,鎮內建起大量各省會館,如今會館雖已不在,但昔日商賈古色古香的建筑仍大量保存完好。
古鎮有七條古街和六條巷子,街巷兩邊的古建筑古樸美觀,鱗次櫛比的封火墻群保存完好。在古鎮走累了,可以臨河坐下,嘗嘗古鎮有名的“新場血旺”、“麻油鴨”和“葷豆花”等美食。
因為第一次來古鎮,又沒有做過多的攻略,我們就在古鎮漫無目的地閑逛起來。走過了它的大街小巷,邁進過它的壁山寺,品嘗了特色小吃,購買了油炸豆腐,體驗了古鎮里的人來人往,觀賞了鎮子里的大院宅子和將軍公館。
這樣兜兜轉轉我們居然在古鎮里待了三個多小時,在周記血旺店吃了午飯。
從新場古鎮出來我們導航斜源古鎮。
兩個古鎮的距離不遠,走地方路只有25公里左右,主要途經安出路、天果路、CE33、大雙路。
雖然路況有些顛簸,但沿途景色確實不錯。
我們沿著斜江河在行駛。莊稼地里的油菜籽已經在收割,山野里望去滿眼的綠植,銀杏樹也是一身的翠綠,沒有了秋天時節的艷麗,其美,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存在。
突然前面有一個廟宇式的建筑,到了才看清是“川王宮”。
這就是大邑新場川王宮,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川王宮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是明代建筑風格的古建筑,由山門、張飛殿、川王宮、關羽殿、劉備殿、三清殿和左右廂房等組成,共有房間87間,建筑面積1464平方米。
門前雖然停放了不少的車,但大門緊閉,沒有解封對外開放,可惜,只能在門口拍拍照片,待以后開放再來補上。
老路等級較低,狹窄、彎多且急,老伴說像我們涼山的路況。自駕一定要小心,千萬別去開快車!
行徑中,前面路邊上停放了不少的自駕車輛,以為附近有農家樂之類吃飯的地方,走近一看,不是,是游客在對面的河堤上搭帳篷露營。
這里可以玩水、搭沙塔,還可以垂釣、賞風景。
成都人就是會玩,走不了遠方,一樣會找到理想之地玩上一兩天。
離開這群露營人,很快車輛就駛入大雙路,直行去花水灣、西嶺雪山,右拐前往斜源古鎮。
這是西嶺雪山下的“進山第一鎮”,屬大邑縣轄區。
小鎮青磚黛瓦、古樹參天,透出古樸清新的氣質,適合來打卡、拍照。
很難想象,這里原來是開采煤礦的地方,如今成了網紅旅游景點。
徜徉在古鎮的街道、巷子里,一間鋪、一堵墻,都讓你贊嘆,古鎮像是畫在紙上的圖畫,美輪美奐。
飛鳳街是斜源古鎮的一條主街,四通八達的小巷以此輻射出去,就如一棵參天大樹,主街是主干,小巷是樹枝,遮蔽著斜源古鎮和這里的人們,獨享這份恬靜。
斜源古鎮有兩個人性化設施讓我十分贊賞,一個是“直飲水”的設置,為游客提供了方便;一個是“共享書櫥”的建立,免費為游人提供了幫助。
從斜源古鎮回成都不需要折返,從大雙路、成溫邛快速路、南三環一路行駛,全長100公里左右,1小時50分鐘就可坐在家里吃晚飯、喝茶了。